应天府辖下八县,而朱由栋为了此次清查,准备了四百支工作队。如此密度,不要说县了,就是县下的每一乡,都能保证有至少一支工作队。
“各位队员,奉殿下教令,我们这一队负责的是应天府高淳县的广通乡。此地水网密布,湖泊环绕,出产极为丰富的同时,也是周边各地货物的主要运输节点,自古以来就有七省通衢的美誉。不过正因为如此,这里的土地,多为各级官商所觊觎,其人员流动也极大。总之,本队的工作复杂程度,比起其他很多队来说,都要高很多。而这,正说明了殿下对我等的信任!我们一定要不畏艰难,扎实完成此乡的清查工作,以不负殿下对我等的厚恩!”
“老师(队长)放心,我等定当竭力不负殿下厚望。”
1612年5月21日,方山学校资深教师张文华率领一支工作队,进驻高淳县广通乡。
从1606年进入方山学校开始,张文华已经执教六年了。按照太孙殿下定下的规矩,方山学校普通学生学制就是六年。六年之后,绝大多数学生或者去横海卫从军,或者进入方山杂货铺、大明海贸、大明药业等公司任职,又或者进入方山实验室进一步提高。
当然,也有一些确实对八股文有天赋的学生投身科举。对这样的学生,朱由栋一般是送上程仪,然后让他们返回原籍参加童子试。在1611年的各地府试中,方山学校一共有二百二十三人参考,有一百三十五人都获得了秀才功名。其成材率之高,顿时震惊了整个江南。以至于到1612年新生入学的时候,除了继续定额招收一千名孤儿或者流民外,朱由栋也不得不再划出三百个名额,让江南的一些达官贵人富商们,把他们的子弟送入方山学校——当然,这种学生就要收学费了,而且价格极高,每年一千两白银!即便如此,还是有各级官员、商人们为了一个方山学校的入学名额打破了头!
不同阶层的学生混杂在一个班级后,当然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碰到过的问题,至少在新学期开学后,接到新班级的张文华、李国俊等人只觉得头痛异常。
在方山待了六年,张文华得到张以诚等人的指点,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获取了举人功名。但他却完全熄了去北京参加会试的念头。用他的话说,举人的身份只是让他自己自由一些,其他的就不用再追求了。这辈子,他唯一的能做的,就是好好的为太孙殿下教书育人。
这次人口清查,上方要求各班级至少抽调一名教师出来带队。张文华三人商量后,认为一年级新生在语文这一科上不过是学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