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众将看身为文臣的杨镐、熊廷弼都不吭声,大家自然也就不说了。倒是这个消息传达到下面后,全军九万五千战兵和三万余辅兵齐齐高呼万胜,整个明军的士气再次得以攀升。
总之,在明军达到萨尔浒后,按照朱由栋与袁可立、熊廷弼以及诸将的商议,其布防如下。
在浑河河面第一线上布置的,是开原参将马林的部队,有战兵一万人。对于这位本身是武将,但却固执的认为自己应该是文人的奇葩,朱由栋就是利用他贪生怕死的性格:你的部队不光是战场第一线,也是战场的正面。众目睽睽之下,你敢临阵脱逃?既然不敢,那就好好的给我把防守搞好。
怕死的武将,做防守是擅长的。事实上,马林的部队里,战车兵的比例极高,其麾下的潘宗颜、龚念遂,都是以防守著称的大将。
马林的左侧,也就是浑河北岸,这里是吉林哈达岭的余脉,山势起伏不定。朱由栋安排辽阳副总兵李如柏、四川总兵刘綎和石柱千户马千乘等共一万六千战兵屯驻在这里。
李家为了这场战役,可谓倾囊而出:辽阳军一万战兵里,李家的家丁就占了七千。李如柏以下,李成梁的六子李如梓、七子李如梧,以及次孙李性忠、三孙李怀忠、四孙李效忠等,全部披挂上阵。
马林的右侧,浑河南岸。这里地势相对平缓,利于骑兵冲击。朱由栋把辽镇剩下的一万战兵,以及大同、宣府、蓟镇前来支援的三万大军,总共四万人,全部放置在这里。统帅这支部队的,是杜松、柴国柱等人。
以上,一线部队一共配置了六万六千人。
一线之后,延绥、宁夏、太原三镇各五千人分别对应前面三支部队,作为战时支援和补充兵用。而三千京营,也是被放到了这一线,和宁夏镇的五千人一起,随时准备支援正面第一线的马林。
最后面,当然是横海卫和宽甸卫一万一千两百人拱卫着大明皇太孙殿下。
朱由栋这次倒也没有在浑河河面上布阵,而是也在浑河北面的山丘上,找了一处海拔比较高的地方,高高的打出了自己的曲柄九龙伞。
这样的布局,朱由栋并不是很满意,但在顾全大局的情况下,这样的布局已经是大家最能接受的方案了。
大明现在的军功计算方法简单粗暴至极:算人头。有人头就可以领赏钱或者升官,没有人头哪怕你在战场上斩杀再多敌人,也没有任何功劳可领。这样的制度就造成了士兵在作战的时候眼睛里只有敌人的人头:不管是自己砍下来的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