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辽东总兵,是主人家,今日该我做东啊。”
“哈哈哈,杜帅,说起来这里可是柴某的驻地啊。今日我来做东才是正份儿!”
“二叔,这种事情怎么不叫上侄儿?侄儿也是生于辽东的啊。”
“啊,是极是极,世忠,纯忠,你们两个都来。”
一众武将乐呵呵的走出去后,朱由栋让田尔耕把守好门户,然后直截了当的开口:“杨经略,今天的事情,我希望不要传出去。”
“呵呵,殿下,人多嘴杂,臣可不敢保证什么。”
“那你以为刚才李如柏招呼这些家伙下去,真的是喝酒么?”
“嘶~~”
要说刚才的方略想定上,最不满意的是谁?当然是杨镐了。这位可是文官,只要他刻意的把消息散出去,京师里的言官们只怕又要炸锅一次。
这是朱由栋不想看到的。
无论他在南京做了多少的事情,他的年龄都是硬伤。国家十万大军,大多数人都不敢放心的将其交到一个十一岁孩子的手里。
武将们不一样,他们这么多年一直都觉得太孙对武人很好,而且方才太孙的方略也明显合理一些。所以武将们的心思相对比较单纯:到时候,大家合兵一处,慢慢的挪过去,遇到建奴主力,奋力厮杀一场就是。
但即便如此,也需要李如柏迅速的把这些家伙召集起来,在大家没有离开李如柏视线的前提下,马上统一思想,进行封口——而且李如柏还要李世忠这个殿下的侍卫长在旁边作证、背书。
而杨镐作为文臣,他的工作只能是朱由栋亲自来做。
“杨经略,孤跟你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打从一开始,孤就决定了,这一仗,孤必须是实质的统帅!”
太孙殿下这些年威名赫赫,杨镐还是有所耳闻的。所以在现在这个场合,朱由栋完全撕破脸皮,直接冷声的说出这句话后,杨镐还是心里有些发抖。
“殿下究竟要臣如何做?”
“很简单,明面上,所有的方略,都是你定的。孤不过是每次出席一下会议,然后就是出钱出粮。但实际上,所有部队的调动,都必须经过孤的认可才行。”
“殿下!”
“孤还没有说完。杨经略,孤跟你讲得彻底一点,你照着孤说的去做了,此仗胜了,孤会把运筹帷幄的大功给你,说不得,如此军功,帮你弄一个爵位也不是不可以。若是你不想要爵位,还想在官场上再进一步,兵部尚书,甚至阁老,孤都可以帮你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