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见效。迄今为止学生五天内服用了两次,没有其他问题。”
“很好。不过只有武先生一个人服用,这量本还是不足的。吾的意思,至少找一百个有相似症状的病人试药。这江南四省,富人简直不要太多,这样的病人也肯定不少。就是不知道这些人愿不愿意以身试药啊。”
“呵呵,这个老师就不必担心了。老师到底是太孙,是不能直接行医的,所以其名头在我杏林界不显。但是学生们在杏林界还是有些虚名的,只要我等亲自下山推广……”
“呵呵呵,对啊,那就拜托诸位了。”
第四个实验室,是兵器实验室。
“臣赵士祯拜见殿下。”
“赵先生,后膛枪的制造如何了?”
“此物不难,在殿下提出击针概念后,臣已经做出了实物。”
嗯,虽说历史本位面第一把后发枪诞生于1836年,不过那时候后膛枪的发明人德莱赛在自己家里的手工作坊都能做出来,所以只要解决了思路问题,加上此时方山实验室材料学方面的支撑和帮助,后装枪并不复杂。
麻烦的是子弹和火药。
目前,不管是以前的红河庄还是现在的方山,都能制造非常优秀的燧发枪。膛线、米尼弹、颗粒化黑火药以及纸壳定装等技术的应用,至少在朱由栋这里,前装枪已经提前发展到了顶峰。
现在,后膛枪是做出来了,但是子弹和火药却拖了后腿。
“殿下,目前后膛枪的子弹主要是这么几个问题。其一,如果继续用以前的纸壳定装弹,也不是不可以,但纸壳燃烧后会留下不少灰烬,要不了多久,就把弹舱堵塞。其二,如果使用殿下所言的全铜壳定装弹,这加工难度成倍提升,子弹生产极其缓慢不说,还无法保证生产出来的东西大小完全一致。其三,使用全铜壳定装弹,对击针的质量要求极高,目前后膛枪的击针无法长期使用。其四,就算使用铜壳定装弹,但是没有殿下说过的那种无烟火药,即便使用,还是会留下许多灰烬,堵塞弹舱。其五,硝化棉燃烧后确实几乎没有灰烬,但是此物极不稳定,军队大量携带这个东西,恐怕没打到敌人,先把自己给炸了。所以,臣以为,这个后膛枪短期内不能用于实战……”
哎,看来想提前一百多年把后装枪弄出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啊。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