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她住的小院还在,林府也没有添别的主子,小院依然如她未嫁时一般无二。周媛带着几个丫鬟安顿好后,就坐在廊檐下看着院子里的树发呆。
这次跟她来的丫鬟,有金钏、清月、淮安、清影和暖玉。几人安置好行李,淮安立刻就跑去找厨房大娘要食材,准备亲自动手做晚膳。
金钏最近总是魂不守舍,周媛不放心她呆在王府,因此将事情交托给芳华姑姑后,硬是拖着她一块儿过来了。
没多久,淮安就回来了。
“娘娘晚上想吃什么?我带了好多食材回来。”
淮安提着一只竹篮子,兴奋地叫嚷道。
周媛抬头一看,见她那篮子里装着几根鲜藕,遂道:“想吃藕夹,其他的随你弄吧!”
淮安“唉”了一声,兴冲冲地拎着篮子去了小厨房。
“元元,姐姐难得回来,我让人带了些好东西过来,姐姐要不要尝尝?”这时候,纪荣笑嘻嘻地出现在院门口,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厮,抬着一筐鲜嫩的菜。
菜都十分新鲜,上头还有水珠,显然是刚摘了送来的。周媛一瞧,都是自己平日爱吃的,不禁笑了。
“荣哥儿记性不错啊!不枉姐姐从前那般疼你,快进来吧!清影,去沏壶茶来。”
清影曲膝退了下去。
纪荣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周媛跟前,直接在扶栏上坐了下来,挥手扇着风。
“姐姐这一离开就是两年多,都不知道我们都想念你呢!对了,晋地好玩吗?听说边关的人个个都会骑马,是不是真的?”
周媛一直还当纪荣是个孩子,两年时间一晃而逝,原本记忆中的孩子也长大了。个子高了不少,人也瘦了,五官长开后并没有多出众,他的相貌随了他爹,唯有一双眼睛像了纪婶,大眼睛滴溜溜的直转,充满了灵气。
周媛挑着一些晋地的风土人情说着,纪荣满眼都是羡慕。
“我也好想去边关看看啊!”
“那边战事刚结束,还乱着呢!等过个一两年你再去吧!”周媛说道。
谁知,纪荣闻言却叹了口气,耷拉着眉道:“我爹娘肯定不同意,他们非要我念书,和大哥一样考科举。天知道我最讨厌念书了,唉……”
“小小年纪别整天唉声叹气的,像个小老头一样。”周媛在他额头上敲了一记,说道,“你爹娘也是为了你好,纪家出身低,只有靠科举才能改换门楣。虽说你们如今住在林府,算是林府的主子,可毕竟是姓纪。你爹不说,心里肯定是希望你能光耀纪家门楣的。”
纪荣点着头说:“我自然知道我爹的意思,只是,我真的不喜欢念书啊!我一见那些书本就头痛,做的文章也不成样子,先生都说我是朽木不可雕也。”
他学着先生摇头晃脑地样子,惹得几个丫鬟忍不住捂嘴偷笑。
这时,清影捧着茶走了过来,给两人各斟了一杯。淮安跟在后头,端着几样果脯点心。
“小少爷,这是你爱吃的桂花糕。”淮安将一碟子金黄色的糕点递到纪荣面前,盈盈一笑。
纪荣接过碟子,随手拿了一块丢进嘴里:“许久没见,淮安还记得我爱吃什么啊?”
两人年纪差不多,从前周媛住在林府时,纪荣和淮安相处得最多,淮安自是记得他的喜好。
“小少爷若是想吃什么,尽管吩咐奴婢就是。”淮安笑着回道。
纪荣皱了皱眉,咽下嘴里的糕点,又拿起一块:“在我面前不用自称奴婢,咱们谁跟谁啊!你说是吧,元元姐?”
周媛点了点头,在林府自然不比在王府,随意自在一些也没关系。
就连她,回来后也是觉得整个人松泛了不少。
纪荣和周媛说了会儿话,很快就坐不住了。周媛也知道他的性子,并没有拘着他。纪荣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就跑进小厨房和淮安说话。
淮安性子乖顺,对纪荣的态度不像其他人那般敷衍,几乎是他问一句她就答一句,两人你来我往聊的颇有兴致。
纪荣不喜欢念书,但在吃喝玩乐方面很有研究。这若是放在那些高门大户,保不定会是一个纨绔子弟。
周媛听着两人聊天,不禁若有所思。
以纪荣的才学,想走科举很难,也不现实。林家是清贵,纪家从前不过是林家的仆人。如今林清霏认了纪婶为姐妹,纪家也只算是半个主子。林府的三个小主子,林承业是林家仅剩的血脉,自然尊贵;纪芳不久就要出嫁,也算是出了头;而纪荣文不成武不就,却是最不受重视的。
府里的下人哪个不是眼尖的?纪荣平日里肯定也听了不少闲话,所以才会有离开的念头。
在周媛看来,离开京城四处走走也不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对男子来说,四处游历能增长见闻。这想必也是纪荣喜欢的。
纪芳的亲事是前年就定下的,对方是一位翰林的幼子,年纪比纪芳大了三岁,相貌才识都一般,如今还只是个秀才,和纪芳倒也相配。
毕竟纪家没什么家底,从前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