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太过大费周章了(2/3)
作者:未未云
周媛拿出这一百两,就已经猜到周老婆子会怎么做。周老婆子一向偏心,但这偏心还算有度,所以周媛就随她去了。
有了这一茬事后,周老婆子不再管周媛的事情,说教也少了,这让周媛觉得,一百两花得值当。
之后几日,周媛一有空就会去慈溪县找冒掌柜。烤鸭店和羽绒衣的制作流程,只有周媛最清楚。在教会了酒楼的大厨烤鸭后,周媛和东升酒楼签订了独家酱料的买卖。
回到家,周媛将酱料的做法告诉了周老婆子。
这酱料的原材料有二三十种,配比十分重要,失败过几次后,周老婆子便学会了,开始整日鼓弄这些。
一个月后,第一批酱料出缸,周显瑞亲自送到了东升酒楼。
又三日后,东升酒楼的烤鸭开始上桌。
半个月,冒掌柜在宁波府的东升酒楼分店试营,反响极好。每日限购的五十只秘制烤鸭,定价昂贵却依然供不应求。而普通的木炭烤鸭,只需要五十文一只,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买得起。
不到三个月,东升烤鸭的名气开始打响。
周媛见势,提议周老婆子叫刘氏一起腌制酱料。婆媳俩同时开工,效率高了一倍。
周媛从siri的大百科中搜了几种酱料的做法,隔三差五地教给周老婆子和刘氏。如今,家里的酱料已经有四五种,除了烤鸭酱,其余的种类不多,只是自己吃。
而周媛见周老婆子和刘氏做酱料的热情如此高涨,心中开始打算着开一家铺子,专门卖酱料。
因此,她挑了十几种现代工艺的特殊酱料,让刘氏悄悄琢磨。一旦成功,必是一项秘制专利,这又是一个进账项目。
周媛从siri那儿听来一句话:“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她觉得很有道理。
赚钱不能单靠一项,种地有种地的不保,能否有好的收成,全看老天开不开眼;经商有经商的风险,一旦失利,很有可能亏光家底。
因此,周媛没有因为烤鸭酱卖得好而放弃地里的庄稼。
到了八月底,周媛跟着周显瑞去收庄稼。
一车车的大豆花生被拉了回来,堆满了整个院子。
自从分家后,周媛就觉得家里地方太小,不够住了。因此,在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后,周显瑞拿着二十两银子,找村长把周家附近的一大块地都买了下来,盖了一排茅草屋。
如今这茅草屋其中一间是做酱料的,一间是柴房,剩下的都用来堆放大豆花生。
周显瑞忙了半个月,按照周媛的要求把大豆花生分了类。
周媛已经打算好,花生分两类,好的一类用来榨油,次一些的用来做花生酱。
至于大豆,倒是不愁卖。在收割的前几日,老四就来问过,想让周显瑞便宜卖给郑氏的娘做豆腐。
周显瑞本想答应,却被周老婆子抢先回绝了。
大豆的收成比花生更好,毕竟这儿的地,不是很适合种花生。
周媛挑出了一袋子最好的大豆,用来榨油,和花生油比对看看;剩下的豆子,较好的那些可以卖人,剩下一些差的豆子,可以做豆瓣酱。
日子过得充实而忙碌,周媛很喜欢这样的生活。
趁着这一日天气晴朗,周媛跟着周显瑞一同前往榨油坊。
这榨油坊就在慈溪的北岸,距离兰溪村不远。
周显瑞问赵家借了牛车,载了十几袋花生。赵甲年赶车,周显瑞坐在他旁边,周媛则坐在车后头,优哉游哉地看着风景。
慈溪河是宁波府境内第二大的河流,自北向南顺流而下,又分成三条更小的支流,兰溪河是最大的一支。
到了岸边,周显瑞停下牛车,招来一艘船,将花生一袋袋搬上船。
周媛在旁边看着牛,帮不上忙。
这兰溪河不算宽,粗略估计也就两百米宽,但夏季河水暴涨,经常淹没附近的田地。尤其在洪水泛滥之际,甚至能淹到兰溪村头。
周媛注意到,这河上有不少小船。
这些船都是用木材做的,一艘艘像竹叶般细长,有的船上搭了个棚,有的则是光秃秃的什么也没。
从很久以前开始,河两岸的人来往,就靠这些船。
“元元,上来!”
周显瑞一声招呼,把周媛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周媛“哎”了一声,踏上跳板,小心翼翼的上了船。
艄夫吆喝起来,举起长篙,往河水里用力一撑,小船便顺劲往前驶去。
两百米的距离,眨眼的功夫就到了对岸。
艄夫帮着把花生搬下了船,周媛摸出五个铜板给他。
“小姑娘,给多了。每人两文,你给四文就行。”艄夫只接了四个铜板,解释了句。
周媛自然知道这渡船的价格,她扬起笑脸道:“大叔,我们要去马家的榨油坊,您能不能帮我爹把这些东西送过去呀?一趟一文钱。”
上了岸没有牛车,这十几袋花生可都要人力搬运,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