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一楼除了货架货柜外,靠窗的地方设置了几个雅座,免费提供茶水。
不过半个月时间,青莲居就开起来了。
开业当天,周媛推出了几个优惠措施,倒是引得不少人进店购买,只不过人们都还是习惯去从前的老铺子买,所以一开始生意很惨淡。
就在冒掌柜焦急担心不已的时候,周媛突然带来了她的计划书。
计划书这种东西,冒掌柜已经习以为常,现如今商行管事们也都开始按照周媛的习惯写计划书了。
计划书满满当当地写了二十几张,都是如何提高铺子知名度的办法。
冒掌柜越看眼睛越亮。
“办法都在这儿了,具体如何去做,就要靠冒掌柜你了。”周媛打了个哈欠,“我不好出面,这还要多辛苦你。”
“不辛苦不辛苦。”冒掌柜连连摆手,“就姑娘你这上面的第一个主意,我就觉得甚好啊!赞助诗会或自行举办一场文人赛事……那些文人士子们最喜欢争个高低,这诗词歌赋又很难评断,若按姑娘说的请几位大儒过来坐镇,必定能吸引众多人前来。”
冒掌柜脑海里一下子蹦出四五个大儒的名字,准备这就去找人。
周媛看着冒掌柜急匆匆的样子,不由失笑,伸了个懒腰准备回家补觉。
其实周媛决定开青莲居,并非为了赚钱。
武王府如今地位尴尬,许多人都看得出来皇上对武王府的猜忌和不喜,但碍于武王的军功不得不暂时拉拢。
要知道,如今的朝堂,除了柱国公外,就属武王在军中的威望最高。
可相对的,武王在文人之间的名声就很差。
什么草菅人命、违抗军令等等罪行,都是这些文官们给武王定下的。
周媛能想到的办法,武王府那么多谋士,自然早就想到了,因此她只能独辟蹊径。
文人最重视的是什么?名声。
哪个文人不想流芳百世?这是世人的通病,就算是那些看似淡然的大儒也不例外。
周媛想的办法,就是以青莲居的名义,每年举办一场文化赛事,可以是诗会,也可以是文化常识的比赛,siri推荐了很多。
然后每一年获得头名的人,除却奖品外,还能被列入《名人集》。这本《名人集》会被放入皇宫里的藏书阁。
这样一来,必然能让许多人心动。
当然,这事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徐徐图之。周媛并不担心,她有足够的时间谋划。
文会的事情,在冒掌柜的有心宣传下,很快传播开去。
春闱才刚结束没多久,那些落榜的或者考得不如意的学子们,都还未离京,遇到此事,自然摩拳擦掌想要再战一回。
报名的人数实在太多,周媛想了个辙,在青莲居门口放了一块牌子,上面写了一个谜语,只有猜出谜底的人,才能进去报名。
作为文会的设计者,当文会开始的时候,周媛却没有去看。
这时候的周媛,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另一件重要的事。
天已入秋,满大街的树都开始掉叶子了,西山的枫林也开始变红,吸引了不少游人士子前去观赏。
京城周围小小的山都是有主的,唯有东明山例外。
东明山位于城北的京郊,山高险峻,古树茂密,山顶有一座皇觉寺,是大明朝第一大寺。
传闻大明朝的开国君主曾在凤阳一座小庙里修行,受一位高僧点化,这才有了之后的大明朝。
因此,在他登基为帝后,在京郊找了一处风水宝地,建了这座寺庙,将当初小庙里的那些僧侣们都接了过来。
皇觉寺香火鼎盛,每月的初一十五,这里都人满为患。
周媛穿着一身水绿色对襟襦裙,脸上蒙着一层面纱,跟着人群来到了皇觉寺的大殿外。
花语和清月作丫鬟打扮跟在她身后,亦步亦趋。
周媛抬头看了一眼匾额,眼睛眯了眯,开口道:“这‘大明第一寺’几个字,真是高祖所题?”
花语低声道:“确实如此,皇觉寺建立已有两百多年,这块匾额一直都在。皇宫内的藏书阁,有一本关于高祖的书,上面详细讲述了当年高祖和了觉大师的事。”
了觉大师,便是那位点化高祖的高僧。
了觉大师活了一百二十岁才圆寂,如今皇觉寺的住持,是了觉大师的徒孙,号了然。
周媛今日来,就是为了见一见这位了然大师。
皇觉寺能成为如今这般香火鼎盛的样子,可是和这位了然大师分不开。
了然大师原本是个孤儿,乞讨来到山脚下被寺里的沙弥发现带回去,那时候住持是了觉大师的亲传弟子了易大师。了易大师念其悲苦,收入寺内,做了一名小沙弥。
但谁也没想到,这个小沙弥极其聪明,不管是念经、习武,还是其他,都十分出色,在一群小沙弥中脱颖而出,被了易大师看中,收入门下。
那时候他还不叫了然,虽然被了易大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