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已经言说出了后续部队在整个战场中的重要性。所以赵宴伯对粮草部队的人马尤为重视。
本来江子群给赵宴伯预备的是八万大军,粮草也预备的是八万的分量。但赵宴伯只要了五万的人马,所以一切比预计的出发时间要快了两天。
出征当天,按传统来说,将士们全部集结在兵马场。
迎风飘扬的大旗上写着“月”字,按理说出征军队一般会以将军的姓氏作为标志写在旗帜上。但碍于赵宴伯身份特殊,江子群决定将旗帜上的名字换为国家的简称,意义也是一样的。
这一天天气晴朗,众人在场里摆放了许多礼祭要用的工具,祭神灵、祈求神灵保佑战胜敌人,是军队出征前最重要的礼仪。这种庄重的礼仪同时也是用来坚定将士的必胜信念。
凡出动军队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仪式,屠宰牛羊献祭祖先、社稷(土地与谷物神)。全体出征将士列队,屠宰后的牛羊还要在队列左右转一圈,号为“殉阵”。
须由统帅亲自将牲血淋在军器上,号为“衅”,象征性的将作战使用的旗号、战鼓、金铎、兵器等淋上一点牲血。被称之为“衅鼓”。赵宴伯虽未有过出征经验,然而做起这些事来却显得轻车熟路。
军队的前导大旗被称为“牙旗”,师出必祭,祭祀的礼仪也被定名为“祃”,有专门的“祃仪”。
军营驻扎地必须建立祭坛,绕以青绳,张有幕帐,置军牙及军旗的牌位。祭祀要用全套祭品,牲用太牢。如果没有牛可以羊猪代。统帅以全副军服献祭,将校陪位。宰牲的血仍然要“衅鼓”。
江子群身着弁服,御奉天殿,赵宴伯入就丹墀,对着天地和敬奉的神灵,四拜。
赵宴伯随后向江子群叩以稽首之礼。稽首是拜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将头叩首到地,稽留一会,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最重的礼节,是出征的首领需对君王祭祀礼仪施以的礼节。
江子群扶起赵宴伯,端起放在桌旁祭奠的酒,香灰燃尽后,与赵宴伯一人一碗,一饮而尽。
喝完后,行摔杯礼。两声清脆的碗碎声音之后,百官皆跪下说道,“预祝兵马大元帅凯旋而归!”
赵宴伯转身面向百官,亦回以揖礼。
随后赵宴吧率领军队,出至午门外勒所部将士,建旗帜,鸣金鼓,正行列,擎节钺。奏乐前导,百官以次送出。
三声大炮响后,大军出发。
与宋思明出征不同,赵宴伯的大军实施了庄重的出征里。因为宋思明乃先锋部队,急于奔往前线,所以只进行了小规模的祭祀就很快出发了。
赵宴伯和五万大军出了皇宫,走在京城的街道上,百姓们把街道的两边以占领的严严实实,还有许多客栈,酒楼上面拥挤的都是人。
民间早有传言,出征的将领是前朝皇帝的遗腹子,百姓们早已把这件事传言的歪曲扭捏了,今日见出征的赵宴伯,百姓们下各处议论纷纷。侍卫们拼命的维持着街道的秩序。
尽管赵宴伯是众人举目的焦点,但他仍不动声色的走着。然而就在忽然之间仿佛像感应到了什么一样,赵宴伯朝东南方向看去,一道熟悉的身影落入他的眼睛。
舒韵文当然知道今日是赵宴伯出征的日子。她在家里思前想后了很久,终于还是说服自己前来送别。
她认为,起码,赵宴伯算的上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当初若没有那碧玉雪莲花,她舒韵文还能好好的站着么?去送救命恩人出征,似乎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想到这儿后,舒韵文就带着清水赶紧出发了。
但也是当她走出来之后,才发现大街上满满的都是人。她起码要站在一个高处一点的位置,才能看得到他吧?
舒韵文想了一下,便去了京城最有名的酒楼醉春居,在上面等待着赵宴伯。
舒韵文一直盯着队伍的前方,看到他的身影从远处过来了。面对众人的议论与各种质疑,他还是她印象中的他。一脸平静,淡然。
可就是这样,舒韵文忽然之间有些担心赵宴伯。战场,可能会出现任何的意外,他若是万一遭遇不测呢?舒韵文想到这儿心里突突的跳了起来。
就在这时,赵宴伯只一眼便在人群中找到了她。目光笔直的朝醉春居射过来。
舒韵文亦知道他看到了自己,两人就这样默默的对视了一番。
看着他的马渐渐往前走,舒韵文不知为何突然大声喊道,“万事小心!”她不知道自己此时已经眼含泪水了。
赵宴伯听到了,亦看到了。
然后舒韵文满含热泪的努力朝他绽放出一个微笑。
赵宴伯看着她,没有说话。酸涩的眼睛和紧抿的嘴唇却出卖了他所有压抑的感情。
他只是用力的朝舒韵文点了下头。手握紧缰绳,驾着马,只留给舒韵文一个远去的背影。
舒韵文扶着围栏,似乎有些站不起来。清水在一旁扶着她,也没有说话。
过了半响,直到那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