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顾志远起个大早,开着杨影的车子回到住处。
一开门,父母正在收拾东西。
见到顾志远,母亲颇为惊讶,“志远,你怎么回来了?”
顾志远答道,“我来看看您们,今天回去的话,我开车送”。
顾老二马上呛道,“你送?你是租车啊还是借车啊?”
母亲的眼神既怜惜又无奈,父亲胸中的郁结一时半会是无法消解了。
顾志远尽量顾及父亲的心情,小心答道,“是杨影的车”。
母亲眼中流露出欣慰,对顾老二说,“那就让志远开车吧,反正是家里的车”。
“家里,家里?”,顾老二继续发牢骚,“搞得你是回门一样”。
母亲示意顾志远帮自己拿东西,先行下楼。
到了楼下,母亲安慰儿子,“你爸就这个脾气,又臭又硬,你不要放在心上”。
顾志远苦笑,自己父亲的脾气,他能不知道吗?
驶离市区,上高速,顾志远开着车,带着父母,再次踏上归乡之路。
近三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顾志远拣些沿途的风土人情、传奇轶事讲给父母听,母亲听得津津有味,不时附和,顾老二几乎不说话,默默坐着。
下了高速,走县道,路过村外的超市顾志远不再停留,一溜烟开到了家门口。
一下车,顾老二就硬邦邦地说,“你趁早回去吧!”
母亲忍不住说道,“让孩子吃了饭再走啊,你撵什么撵!”
顾志远干笑着,回应母亲,“我先去大伯家一趟,再回来吃饭,下午回苏市”。
母亲让他快去快回。
开车二十分钟,顾志远到了镇上的大伯家。
同样是小镇,漂城的和苏市的相比判若云泥。苏市的镇上店铺林立,繁荣景象不次于一般的县城,而家乡漂城的镇上,除了一两家小超市、熟食店、水果店,别无他物,连唯一的一家影院也停业多年,影院里随意摆放着几台游戏机,暑假时镇上的小学生会去玩一玩,其它的娱乐场所泛善可陈。
大伯是退伍军人,从部队回来后分配在地方粮站,算是半农半工。后来随着粮站改制,大伯被工龄买断,除了一家还住在粮站的分配房,跟单位再无什么瓜葛。
粮站的分配房挨着丰庆河,当年是依托水道方便运送粮食,如今河中船运稻谷、百舸争流的景象不再重现,临河而建的民居倒成了不错的风景。
大伯家在一排民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