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官家改名,未必做不到。
但现在嘛。
文臣中职位最高的人都主动易帜,就像是两军交战,己方大将率先倒戈,这仗怎么打吗?
所以,哪怕吕夷简站住来表示反对,结果最终也不会变。
“陛下圣明!”
念及至此,吕夷简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反正就是改个名嘛,只要官家喜欢,随便官家好了。
况且,赵宋天子都有这个传统,在某种意义上,官家也算是继承了先辈之遗志。
眼看丁谓和吕夷简相继同意了改名之事,其他朝臣也跟着纷纷附和。
一时间,崇政殿,不,应该是讲武殿内,只剩下一道道‘陛下圣明’的呼声。
看到众人的表现,李杰笑着点了点头。
不错。
不错。
有个反骨仔,训政的效果确实好了很多。
像丁谓这样的人,其存在还是有意义的。
“今日召集诸卿于讲武殿议事,主要是源于皇城司传回的密报。”
“契丹近日调集了大量的粮草,不日便会南下寇边。”
此消息一出,群臣的反应不一而足,其中忧心者占据了绝大多数。
这也正常。
恐辽症,又不是一日两日了。
上一次宋辽交战,如果不是辽国内部出了问题,还不知道结果怎么样了。
现在,辽国又要来了。
此次入侵,恐怕难以善了。
“曹副枢,卿是将门出身,对于辽国此次南下,怎么看?”
台下。
听到官家直接点名自己,曹韦哪还不明白官家的意思?
官家为何要提拔他为枢密副使?
当然是为了提高武臣的地位,或者说彰显尚武之意,一如将崇政殿复名为讲武殿。
因此,曹韦当然会捡着好听的来说。
“以战去战,盛王之道也!”
“我军据关而守,此谓地利也,春夏之交,冰雪消融,此谓天时也,去岁,西北大胜,士气正足,此谓人和也!”
“天时,地利,人和,三利皆在我朝,此战,我军必胜,辽军必败!”
曹韦虽然是捡着好听的说,但他和丁谓到底不一样,他说的这些并不是为了附和而附和。
事实也确实如此。
景德年间,萧太后和辽帝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那一战随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