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问道。
薛宝钗笑道:“就知道你肯定感兴趣。我们商量着,潇湘馆那地方既清幽,环境也好,日后咱们的诗社若真起了,地点就定在那里。不拘时间,咱们轮流起社,你说好不好?”
林黛玉歪着头笑道:“宝姐姐既然说好,那肯定好了。”
薛宝钗拉着林黛玉的手笑道:“可惜啊妹妹不肯住进园子里去,这样也省的妹妹来回奔波了。”
贾宝玉笑着说道:“方才巧儿还说呢,让林妹妹多走动走多,对身子好,日后啊,咱们若要起社,使个人去和林妹妹说一声,林妹妹再来也是一样的。”
贾菀拉了拉贾宝玉的衣袖,“宝叔,我也要来。”
贾宝玉笑着弯腰抱起了贾菀,“你若要来,可是要作诗的,你会吗?”
贾菀哼了一声,“不就是作诗吗?谁不会啊?”说着想了想,“方才进来的时候,看见院子角落里立着一棵青松,我这诗名就叫青松。听好了啊!”说着挣扎着从贾宝玉怀里滑下来,煞有介事的背着手,来回踱着步,还摇头晃脑的,那样子看的诸人忍俊不禁,就连李纨也忍不住笑了。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可是后世某将军的名作啊,原谅她拷贝过来了,实在是她没这方面的天赋啊!
“好诗好诗!”贾宝玉拍掌赞叹,“虽浅显了些,可寓意挺深刻的,没想到巧儿居然有这样高洁的志向啊!”
薛宝钗则若有所思的盯着贾菀,这首诗的确写的不错,可是实在不像是贾菀这个年纪的孩子能写出来的。
托玉妍花的福,贾菀在观察力方面提高了不少,立刻就留意到了薛宝钗的异常,她心里咯噔一声,陈大将军的这首诗写的的确不错,可这首诗可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写出来的看,联系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经历,由自己这个未经世事的小女孩说出来,的确有些诡异。
她立刻反应过来,摸了摸脑袋,“不是我写的,是我听人说的。”
贾宝玉奇道:“这样好的诗,你听谁说的?”
贾菀歪着脑袋想了想,“不记得了,似乎是那个小厮嬷嬷说的吧,据说是前朝某个大将军遭人诬陷,一时义愤,写的。好像因为什么原因,没有流传开来。”
“原来如此!”薛宝钗笑了,“我还在想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竟让巧儿作出这样的诗。”
贾菀看着薛宝钗和林黛玉等人的笑容,不由得在心里叹了口气,看来,自己剽窃后世诗文这条路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