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太子司马遹回京就做了两件事,一是拔除了贾后、赵王一党,掌握了朝中大权;二是通过裴家将善意传递给了天下世家,引起世家内部产生巨大分歧。一部分像裴家、羊家甚至连琅琊王氏王衍一支都选择了跟太子合作。
但是其他世家依旧看衰太子,对于太子释放出来的善意视而不见,反而加紧了跟其他诸侯王之间的合作。自从贾皇后被废之后,齐王、成都王等有实力的王爷莫不是在加紧提升自身实力。
对于世家们这些异动,司马遹也很无奈,他确实没有一棍子打死天下世家的意思,只是世家跟太子之间的隔阂太深,使得他们双方根本不敢相信对方给出的承诺。
可司马遹又不能将他们一刀切,他只想通过一些改良段,将世家门阀改造一番罢了。因为他知道世家是不可能被消除的,这东西就像野草一样,今天他消灭了一些,明天就又有新的世家出现。
而且这些世家当中也不乏人才,比如陆氏兄弟,那都是大才。
中国人是讲究出身的。这其中有着传统的血统论的因素,也有着一些自然的传承观念在里面。中国历史上的世家子弟也往往能干出些名堂来,一则不辱没先人开创的局面,再则自己也为家族的门楣平添光耀。
由于一直没有得到世家大族正面回应,司马遹只好召集自己麾下商议对策,最后大家决定采取类似推恩令一样的分家法,强制削弱世家的实力,但是由于时尚未成熟,使得这个提议还只在朝中几位大臣中间流传。
“殿下,既然我们有了这么多后备人才,那为什么不立刻将他们召到京城呢?”
“嗯,这就是孤今天要跟各位大人商议的另外一件事,孤准备推行科举制,以代替眼前朝廷在选拔人才方面实施的九品选官制。”
“科举制?殿下何为科举制?”众人有些不解,就是张宾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科举又被称为科考,简而言之便是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考什么由我们来定,题目由我们来出,将考试面向所有的读书人,不论他们出身贵贱只以他们在考场上所得的成绩而论。只有成绩优秀的人才能成为官吏这便是科举。”
司马遹脸上笑着继续说道:“科举只能考应试者的具体实力,而万万不能把诸如经典、德行之类令人无法判断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