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遹前世搞过农场,他知道以西晋目前的科技水平是不可能发展什么农业械化,可是大农场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依靠械化提高了劳动效率。若是司马遹不能提升现有的晋朝农业工具,恐怕他的大农场计划不过是一句空话。
司马遹唯一仰仗的不过是马耕技术,作为曾经的农场经营者,他没事也在网上逛过论坛,知道马耕技术之所以未在华夏推广,是因为存在各种客观条件限制。不过如今历史上有了他这么一个穿越者,那么一切不可能都要变成可能。
马耕技术相对于牛耕来说,确实是农业技术上的一大进步,后世欧洲也是在11世纪之后大力推广了马耕技术之后,才迎来了经济上的大发展,并且逐渐追上了东方。
并且11世纪的欧洲跟此时的西晋有着某些相似的地方。
首先,11世纪以后的欧洲,之所以能够开始经济上的发展,最主要的应该是归功于社会的稳定。经历了中世纪前500年的战乱之后,从11世纪开始,西欧的战乱和人口大流动明显的减少。
这和西晋经历了汉末三国之乱何其相似?所不同的是欧洲稳定下来了,而西晋则稳定了一段时间后又陷入更大的动乱之中。但是现在有了司马遹,华夏为何就不能稳定下来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另外,11世纪的欧洲除了环境稳定外,其次,生产工具得到明显的改良。加洛林王朝之后,许多新的铁矿被开采,铁制工具迅速增加,新的生产工具不断涌现,尤其重要的是一种带轮重犁的推广、采用,使北部淤积地得到深耕,发挥了地力,较之轻犁大大节省了耕作时间。
马具的改良和马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也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8世纪后,马具渐得改良,即在马蹄上钉铁掌和使用新挽具,使马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牵引动力。挽具的改良也使耕牛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10世纪后,马拉重犁在法国成为普遍现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第三,生产技术水平也有了提高,首先是三圃制得到推广,11世纪后,在某些地区又出现了四圃制耕作方法,既扩大了土地利用面积,也丰富了作物品种。并且开始注意施肥和保护地力。社会生产力的这些进步,推动了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如今司马遹的到来大大改变了原有历史的发展,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