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整个东宫只有刘总管对他是真心关怀,其他人不过是看着他太子的身份不薄待他罢了,根本没人将他真正放在眼里。司马遹虽然不忿,但他也没有轻举妄动。
而且外面还有一股不知名的势力想要刺杀自己,他必须尽快除掉眼前这个威胁。在自身武力没有恢复之前,司马遹准备借助外力,因此他让刘总管从外面找来他需要的东西,准备动自己制作一把简易的燧发枪。
作为械学院毕业、又在军队里混过,司马玉确实知道简单燧发枪的制作过程,打定主意后,他便通过刘总管将他需要的东西全都弄进书房,然后他一个人开始制造枪,当然有些大件零件还需要委托外面工匠制造。
说起火器,华夏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先进的火器,可是由于上头不重视,导致火器最终也没有成为华夏军队的主流装备,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
明朝戚继光曾赞鸟铳为临阵第一利器,利能洞甲,射能命中,弓矢弗及。历史上戚家军训练鸟铳,向在八十步立五尺高木牌一块,鸟铳三发一中,十发七中方为艺精。不过鸟铳制造的工艺复杂,对制铳工匠的艺要求颇高,因此要找一些好的工匠来,方能打制出上好的火枪来。
司马遹曾向刘总管询问过附近的工匠制作水平如何,刘总管虽然很不爽太子胡闹,但他还是尽心为太子找到几个合格的工匠。这就是拥有特权的好处。
得到确切消息后,司马遹当即拍板道:“即使如此,就有劳总管负责将这些零件给孤打造出来!另外要给足薪酬,质量上要保证!”
“请殿下放心!”
依司马遹估算,加上铁价,炭价,工匠的工钱食粮,还有其它的耗费等,一根鸟铳的成本在三到五贯钱。而且他没想一步就能成功,以现在工匠的技术,再加上钢材不过关,鸟铳很容易久炸损,因此司马遹只好忍痛采用昂贵的铜质枪管。
历史上大明对鸟铳的质量要求其实很严格,不论工部还是各地卫所,他们造出军器都要注明某部、某卫、某所、某年、某季成造字样,事后还需造册,以便随时查考。不过就算这么多规定,大明军器的质量却是有目共睹。当然,大明军器质量之所以低下,也跟官场的[***]与糟糕的匠户制度有关。
随即司马遹跟刘总管谈起具体的制作流程时,直到这时司马遹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