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元康十年(由于司马遹的原因并没有更换年号),公元300年5月,琅邪王司马睿听说河间国失守,河间王被俘,中原之乱被司马遹彻底平定。心中恐惧之下,司马睿更是加快了战备脚步,有时候他甚至亲自穿上铠甲,训练士卒。
司马睿,乃司马懿曾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290年司马觐去世,年仅十五岁的司马睿依例嗣承琅邪王爵位。
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回到封国,后依王导、王敦之计,渡江镇守建康,任用顾荣为军司马,贺循为参佐,王敦、王导、周顗、刁协为股肱心腹,同时以宾客之礼优待江东名人贤士,以体己之心关注民风世情,在众人辅佐下江东之人无不诚心归附,实力逐步壮大。
对于前来投效的江东世家人才,司马睿皆有任命,纪瞻为军祭酒,卞壸为从事中郎,周閗为仓曹属,刘超为舍人,张闿及孔衍为参军。
人才到位,司马睿无异如虎添翼,更有了放开脚大干的条件。紧接着,王导又为他制定了“谦以接士,俭以足用,清静为政,抚绥新旧”的十六字战略,司马睿悉数采纳,一时江东归心。
此后,江东上下遵循王导的十六字战略,利用长江天险造成江东地区相对读力的地理位置,休养生息,大力恢复生产。相对于中原的动荡,和平稳定的江东成了北方世家争相避乱的理想之地,一时间又俊贤济济。
王导,字茂弘,出身于北方头等士族琅邪王氏,是司马睿早期交往最为密切的朋友,被司马睿誉称为当世萧何,委以司马重任。
王导多才善断,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了然于胸,自从武帝死去贾后专权,晋室皇权逐渐旁落,王室宗亲争权夺利内讧不断,加之北方匈奴、鲜卑、羌、氐、羯等胡族趁势崛起叛离,天下将再次陷入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纷争的混乱局面。
这是一个十分糟糕的时代,然而在王导看来,这也是一个充满诱惑和遇的时代。当各路枭雄豪杰争相出头次第登场,在腥风血雨的背景前拉开中原鏖战的幕布,开始一场又一场酣畅淋漓的亡命搏杀时,王导却把目光投向了江南。
他建议司马睿远避战火渡江南下盘踞建康,依托长江天堑,争取侨寓江南的北方门阀世家以及江南本土豪门士族的支持,积蓄力量发展壮大以图后事。
苦心经营数年,司马睿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