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猫狗都嫌弃,来形容回家后已经有好几天的刘春生, 再合适不过了。
刘军以前挺爱慕二弟刘华的, 他爸一回来, 恨不得把二弟时时带在身边, 干啥事都带上二弟,可是现在换成了他自己, 尤其是跟他爸一起出了两趟门后,他一点都不爱慕了。
偏偏他爸出门,还爱好带上他了。
到了队里其他堂爷族叔家里, 他爸不知道怎么说话时, 就直接推他,让他说话。
二十九往公社的集市赶集, 这个集市, 是泉峰公社下面几十个村庄的村民自发组织形成的, 集市上摆出来卖的都是一些农副产品,还有村民自产自制的吃食,在这里,可以直接用钱购置, 不需要票证,甚至偶然还能见到村民直接物物交换。
当然,也有队里为增长盈收,摆摊位卖队里的特点生产,譬如:刘老头编的那些竹制品,交到队里计工分的, 也让队里的干部带人挑出来卖,在集市上摆了一个摊位,卖的收益,回队里所有。
集市就摆在公社大食堂隔壁的那条长街上。
往年过年前后,因政策收紧,这个集市没有开,刘艳没有来过,今天一到集市,只感到眼睛不够看,到哪哪都是人,而摊位上所摆的东西,看起来十分朴素,种类特别繁多,刘艳的眼睛都放在吃食上,江米条、米花糖、小麻花、雪花糕,还有炸麻叶等等,竟然都有。
不像后代,吃食有独立的包装,吃完后,产生一大堆的包装垃圾,现在这些东西,都是村民或队里一起做的,直接用箩筐挑出来,摊开堆在圆簸箕上,堆得跟一座小山似的,大家要买,需要自备装东西的盛器,就是称重量的称,都是好几家公用。
刘艳庆幸,她妈有先见之明,带了好几个空的饼干盒子和一些油纸,还有几个大篮子。
刘家村没有种麦子,刘艳一直误认为,这个处所没有麦子,后来才听她妈说,泉峰公社四周,有几个村里,山凹上长有野麦子,年景好的时候,也能收一些。
过年始终是个重要节日,备年货是长久以来形成的‘精良’传统。
身处不同的时代,大家的行事方法,多多少少有些类似,抢年货就是其中一种,跟后代一样,邻近过年,东西跟不要钱似的,大家抢着买,挤着付钱,只要家里稍微有一点,到了过年这段时间,都不会亏待孩子。
所以,全部集市上,吃食占了半边天。
陈春红交待大儿子刘军看住小女儿刘艳,就投身到抢年货的浪潮中往了,二哥刘华和那个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