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王决定回避袁绍的事情回禀了一番。
曹操听罢,只是点头没有说话,心中暗暗赞叹,这陈留王果然是可塑之才,小小年纪,却将事态人心看的如此透彻,将来必不可限量!
由于曹操做好了万全的筹备,所以袁绍达到营地的时候,一没看到陈留王,二没看到董卓义子吕布。
达到曹营已经晚了,曹操安排袁绍歇息下榻,第二日一大早,便有舍粥。
张让很早就醒了,这种舍粥舍粮食的事情,他一般都会参与,只要当天没什么人来看诊,张让都会过往帮忙,以免安排不开。
曹操引着袁绍,两个人做足了体面的架子,被各自的部队亲信簇拥着,来到舍粥的场子门口,远远的就看到排着一条长龙,张让已经在了,正在舍粥。
张让身边并着帮忙的义子张奉,两个人手脚麻利的给百姓盛粥,而夏侯惇气力大,则是扛着青铜的容器来往返回的打粥,看似不费吹灰之力一般。
袁绍一看这场面,没成想竟然有这么多百姓云集在这里,这粥场极其壮观。
有很多百姓并不是难民,也不是来吃粥的,而是争相的自发来帮忙,还有带了自己家中过剩的吃食,布匹,亦或是日用等等,来接济难民的。
要知道这个年代,百姓的广泛学历太低,文化程度也低,因此懂得的道理和知识也就少,并不明确什么“深明大义”“赤胆忠心”这些大道理。
因此十分便宜东汉统治者们治理,也方便他们导向舆论。
但同时拥有极大的弊病,那就是百姓的“性恶”心理。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婴孩呱呱落地,人性自然是仁慈的,没有哪个小孩子天生就会勾心斗角。
可在面临饥饿、苦楚、嫉妒、疾病等等艰苦的时候,人形的恶意也就繁殖了出来,难民们不知道礼节,异子而食,理所应当的掠夺旁人钱财,可怜的同时也十分可恨。
袁绍深切的明确这个道理,而眼下呢?
眼下的百姓们竟然拿出自己富饶的吃食,舍给没饭吃的难民,拿出自己过剩的布匹,给无有衣衫敝体的难民缝衣纳鞋,这简直就是骇人听闻的事情!
要害这些百姓,也不像是做样子。
百姓们围拢着张让,虽有其他舍粥的队伍,不过大多数百姓还是站在张让的队伍后面,依次有序的等候舍粥,就是想要多看神仙一眼。
曹操看到这场面,实在也有些震惊,毕竟愚民是冥顽不化的。
而张让这个冥顽不化的石头,竟然感化了“愚民”,这是曹操未曾见过的场面。
曹操固然置办舍粥的场子,但由于平日里忙于公务,练习新兵等等,只是把舍粥当做一种宣传自己德行的手段。
说实在的,他本日也是第一次来。
没成想第一次来,便被深深的震动了。
曹操眼看着满头汗水,得了空闲就运动运动自己肩膀,显然舍粥十分辛累,却无有半丝牢骚的张让……
心里忽然有一丝触动。
此人……
认真是那个十恶不赦的大宦官张让么?
明明是雷同的脸,雷同的声音,雷同的冥顽不化,但却是不同的心肠,怪不得袁绍也会被诱骗。
若以往的大宦官张让,心脏是石头做的,那便是一颗冷硬的土石,丑陋邋遢,蒙着深深的灰土。
若眼下的长秋先生张让,心脏也是石头做的,那便是一颗还未被精雕细琢,打磨往壳的璞玉,一旦解开,便会光芒四射,令人惭然羞愧……
袁绍感叹了一声,说:“老弟,你这里好生热烈啊。”
曹操这才回了神,说:“让袁公见笑了。”
他说着,做了一个请的动作,说:“那咱们也往舍粥?”
袁绍也做了一个请的的动作,说:“请!”
曹操走过往,眼看着张让有些疲累,而且他眼前的容器里粥水已经见底,赶紧想要过往帮忙,重新换过填满粥水的容器,并且让他往一面歇一歇,免得累极了。
曹操刚走出一步,说:“长……”
“长秋先生”这四个字,还没说出口,曹操眼前生生插进来一个人影。
那人影高大,不是夏侯惇还能是谁?
夏侯惇抱着一只装满了粥水的青铜容器跑过来,“咚!”一下放在张让眼前,十分有眼力健儿,说:“先生,您若累了,一面歇会儿,让元让来帮忙!”
曹操:“……”为何自己的话,被夏侯惇给抢了?只能说自己和从弟认真是好汉所见略同?
张让则是摇头说:“无妨,我还不累,倒是元让……”
张让说着有些迟疑,仰头看着夏侯惇,见他满身热汗,顺着古铜的手臂滚滚的往下淌,必定是方才抱着青铜食器跑来跑往累的。
张让便抬起手来,拿了布巾给夏侯惇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说:“流了很多的汗,应多饮些水才是。”
曹操看在眼中:“……”还帮忙拭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