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林蔚然创造, 宫大人手底下的能人异士真是厉害,她不过是略提了一下蜂窝煤的制法而已, 还真的给他们弄出了蜂窝煤来。
并且蜂窝煤和炉子第一次在在百味豆腐斋, 就在一楼的大厅处,弄出来一个类似开放式的厨房,有些不算太保密的菜肴直接在客人眼皮底下烹饪。
炒菜、铁炉子、蜂窝煤, 在京城渐渐风靡开来。
有人暗暗地视察蜂并记载窝煤的燃烧情况,然后形成文字报告到了各家主人之手。
于是关于太原府常平山那处煤矿的争取更是白热化。
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 致使有些职能是重合的。说句不好听的, 恐怕连泰昌帝都不知道自己手下有的少个官。在这样的条件之下,煤炭作为一种新兴高热稳固的生活燃料,谁都想将常平山的煤矿抓到自己手里。
泰昌帝也在头疼,宫令箴创造的石炭矿也就是煤矿,能为冶炼供给高热稳固的燃料。先前煤炭作为用于冶炼的重要资源, 基础上不指看它挣钱。现在宫令箴供给了另一种可能,实在是让人心动啊。
大梁是盐铁专卖, 为什么专卖, 一来二者是税收的重要起源,二嘛, 自然是数目稀疏供不应求的缘故。
现在的老百姓家中能有一两件铁制农具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可由于新式种田法的普及,在农具上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
若想进步农业的产量,农具上得改良, 重要体现在铁制农具的开放和普及。
太原府常平山那座煤矿的创造就如同一场及时雨, 泰昌帝是打算完整将它开采出来用于冶炼的。
期间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很多, 可国库已经有些累赘不起了。
大梁的税收重要分春税秋税,重要税收是田赋和人头税,另著名目繁多的工商和山木产品杂税。
田税还好收,土地粮食这些都看得见,贸易税就难收了,只能在官道上设置关卡收税。
加上泰昌帝优容百姓,能收到的税是很低的。
而大梁地区广阔,治理起来并不轻易,各地不时有灾难产生,灾后的重建都是要钱的。还有就是大梁边境四周也并不循分,小规模的战斗不时暴发,部队真提吞金大户啊。
所以国库并不富饶,不至于容荡荡地跑老鼠,但也真的没有几个钱。
今年的秋税刚收上来,便立即被戴上各种帽子,能动用的就少了。
所以最近泰昌帝愁哇。
要是常平山的煤矿能供给完那些必须金属矿的冶炼,再有充裕能匀一部分出来做为生活用煤来卖就好了。
泰昌帝刚想叹了一声惆怅的气,就听到他爱好的臣子宫令箴说出了一个让他惊喜的消息。
“皇上,臣的属下们在太原府境内陆续又创造了四座煤矿。”
“果真?”
“是的,皇上,这是舆图,这几座煤矿都标注在上面了。”宫令箴展开一副舆图。
泰昌帝如获珍宝,仔细地盯着舆图上的几个红点看。
然后他陷进沉思,现在在太原府又创造了四座煤矿,一时间,开采是开采不了那么多的了。是不是可以利用其中一部分来弄点银子?
他换了个姿势,实在这样子做,还是太慢了,由于这煤要到冬天才会好卖,有什么方法能快速来钱呢?
有探子如今就探到突厥部有些异动。
突厥就是个蛮横的部落,不时地骚扰大梁国的边境。
厉兵秣马的,他得有所戒备突厥部今冬南下的可能。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真是哪哪都要钱。
这些煤矿固然可以由朝廷来开采,可是等到冬天再慢慢兑换成金银,就有点太慢了。
泰昌帝隐晦地将意思表达了出来。
宫令箴闻弦知雅意,“皇上,这几座煤矿实在储煤量完整不一样。”
宫令箴指着舆图上的一个红色标注说道,“比如常平山那座煤矿,是一座富矿,且大部分接近地表,属于露天煤矿,极易开采。”
“但在太谷县这座煤矿,根据属下勘测队的推测,可能是一座瘦矿,其煤矿的产量可能最多只有常平山的四分之一,且是纵深向的,开采起来比较难。皇上想充盈国库,何不拿出其中一两座煤矿的开采权,对信任的世家开放,以解燃眉之急?”
宫令箴的话让泰昌帝很振奋,是个好主意!
先前,林蔚然在太原府联合王华弄出砍伐资格证坑害杨家那一手,给了泰昌帝无数的启发。
他想丰盈国库,又不想将税收摊派到老百姓头上,对于宰杨家这样的世家,给他们放放血,他是完整可以的。
“你感到太谷县那座煤矿的开采权能标价多少?”
宫令箴想了想,“假如开采出来的煤块经过加工之后以每斤二十文一斤出售,以太谷县煤矿的躲量,皇上可标价百万银子之数,臣预估在两百万以内,他们都有赚头。”
泰昌帝震动了,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