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是,常校长再怎么歇斯底里也没什么卵用。>
因为詹森已经在中国呆了多年,常校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比谁都清楚。>
面对自己的同胞的时候,常校长可谓是杀伐果断,尤其是面对共产党时,那屠刀甚至比剃刀还要锋利。>
但是当他面西方列强时,从来都是一副卑躬屈膝。>
所以,詹森很强硬的道:“常先生,我必须向你郑重声明,这不仅是盟军总司令部的决定,更加是美国政府的决定!”>
常校长便乖乖的闭上嘴巴。>
不过,脸色还是很不好看。>
毕竟当着这么多部下的面被削面子,常校长有些下不来台。>
但是好在詹森也是个圆滑的外交官,他知道这时候该怎么挽回常校长的形象。>
当下詹森又说道:“不过,作为补偿,美国政府可以从缅北工业区生出的武器装备中拿出相当一部分,供给中国军队。”>
“真的吗?”常校长顿时间大喜过望。>
高兴之下,刚才的不快瞬间不翼而飞。>
因为缅北工业区生产的都是美械装备。>
而詹森说的一部分,绝不是个小数目。>
少说也得是一个甚至几个集团军的全套美械装备,包括155mm口径榴弹炮,包括-38闪电战斗机,甚至可能包括谢尔曼4坦克。>
这对于深受装备匮乏之苦的国军来说,不啻于雪中送炭。>
“是真的。”詹森欣然点头,接着说道,“不过,这件事情具体由史迪威负责,你可以派个人与他联络。”>
“史迪威?”>
常校长的脸色便又垮下来。>
如果在所有的美国人当中,让常校长选出一个他最不愿意与之打交道的人,那么绝对是非史迪威莫属。>
尽管这个时空的史迪威与常校长很少直接接触。>
但是他们两个人的不对付仍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到了现在,两个的互相看不惯已经十分之严重。>
史迪威甚至向美联社记者公开了他的关于常校长的日记,其中的一篇日记,他用很轻蔑的语气,称呼常校长为花生米。>
但是现在,詹森却让他派人跟史迪威进行联络。>
常校长本能的预感到,这件事情恐怕不会容易。>
但不管怎样,詹森都已经给足了面子,所以朱良成的事情已经没讨论余地。>
当下常校长点点头说:“好的,好的,我会尽快给苏鲁边区下达调职命令,让朱良成尽快赶赴缅甸上任。”>
听到这,陈实、何应佩脸上便流露出失望之色。>
尤其是何应佩,他的想借这个机会重掌兵权的愿望,又一次落空了。>
而更让他绝望的是,错过这次机会之后,恐怕就再没有这样的机会,留日士官派在国军中只怕是很难东山再起。>
……>
钟毅已经回到了曼德勒长官部。>
肖冰虽然有些不高兴,但有什么办法呢?国事为重。>
刚回到办公室里坐下,史迪威就兴冲冲的走了进来。>
“钟,我得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史迪威兴奋的说道,“常凯申总算是没有蠢到家,他已经同意了我们提出的要求。”>
“朱良成的调令已经下到苏鲁战区。”>
“不出意外,朱良成很快就会动身。”>
“是吗?”钟毅笑道,“这可真是个好消息。”>
顿了顿,钟毅又说道:“不过,应该没这么简单吧?”>
史迪威讶然道:“钟,你这话又是什么意思,什么没这么简单?”>
钟毅道:“以我对常校长的了解,这种时候他一定会提出交换条件的。”>
“好吧,还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史迪威道,“他的确向我们提了一个交换条件,就是要求我们缅北工业区向国军提供装备。”>
“多少?”钟毅问道,“1个集团军?”>
“你太小看他的胃口了。”史迪威耸了耸肩说,“他要10个集团军的全套装备,而且必须跟缅甸战区的6个集团军同样的标准。”>
“10个集团军的装备?”钟毅哂然道,“这无非就是漫天要价罢了,史迪威将军,你可以就地还价,不用理会他。”>
“当然。”史迪威说道,“我已经明确的回复他,最多给3个集团军,而且第1个集团军的装备也要到明年的六月份,剩下的2个集团军要到明年的年底。”>
“缅北工业区的装备必须得优先供给缅甸战区以及非洲战区。”>
钟毅道:“史迪威将军,反正最近缅甸也不会有大的战事发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