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铮,少尉军衔,三年兵。>
十六岁那年夏天,因为吃不上饭被父亲送到杨森的第20军当了一个伙夫,结果新兵训练还没完,就爆发了七七卢沟桥事变。>
紧接着八一三淞沪会战跟着打响。>
杨森第20军紧急出川,支援淞沪。>
杨铮也跟着大部队一路从四川走到了上海。>
毫无疑问,杨铮是幸运的,因为他命够大,作为一个新兵,居然奇迹般的从一次又一次的大战恶战中活了下来,并最终成长为了老兵。>
但杨铮又是不幸的,因为活着的人,必须承受一次一次的痛失战友的哀伤。>
无论什么样的苦痛,无论是什么样的不幸,只要经历得多了,终归会看淡。>
比如现在,当又一个战友倒在自己的面前,杨铮脸上甚至都没有流露出一丝的表情,只是在心底低低的叹口气,兄弟,黄泉路上慢走!>
“噗噗噗!”一颗冒着青烟的手雷骨碌碌的滚过来。>
“狗日的!”杨铮咒骂一声,极其敏捷的一弯腰就将手雷捡起来,然后照着民房外面的大街扔将出去。>
手雷几乎是扔出去就凌空爆发,发出轰的一声巨响。>
“啊!”紧接着就是两声惨叫,显然有鬼子被炸着了。>
烟尘弥漫中,又一个手雷冒着青烟从门缝里骨碌碌的滚进来。>
躲在房门另一侧的另一个老兵也下意识的捡起手雷,作势欲扔。>
但是这一次,小鬼子也学精了,在把手雷扔进来之前就几乎已经耗尽延时,所以那个老兵才刚捡起手雷,便轰的一声炸开。>
97式手雷猛然炸开,铸铁的弹体瞬间瓦解为50片尖锐的破片,四下溅射。>
将近十米的范围内,无论墙壁、家具还是地面,瞬间就被射穿,至于捡起手雷的那个川军老兵,更是瞬间就被攒射成刺猬。>
杨铮的右脸颊上也是挨了一下,瞬间血流如注。>
所幸杨铮距离爆炸点有十多米,在这个距离上杀伤力已经锐减。>
手雷爆炸同时产生了大量硝烟,弥漫的硝烟中,原本紧闭的房门被人呯的一声踹开,紧接着就有一个鬼子端着刺刀冲进来。>
这个鬼子显然也是个多年老兵,经验极其丰富。>
虽然屋子里弥漫着浓郁的硝烟,几乎无法视物,但他仍旧凭借丰富的巷战近战经验,准确的判断出杨铮所藏身的确切方位。>
“西内!”鬼子大吼一声,然后脚下一个侧移。>
这小鬼子居然还懂得用计,故意出声引诱对手。>
杨铮果然上当,听到鬼子的大吼声之后,不假思索就扣下扳机。>
“兵戈!”一声清脆的枪响,然后并没有听到子弹入肉的噗哧声,也没听到惨叫声。>
杨铮瞬间意识到被鬼子骗人,当即脚下也是一个横移,但还是慢了小半拍,只听噗的一声轻响,紧接着左肋下一阵酥麻。>
不用低头察看,杨铮就知道自己挂彩了。>
但是问题应该不大,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动作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躲过鬼子的这一记突刺之后,杨铮双手一错,就是一枪托砸过去。>
下一刻,便听到咣的一声响,杨铮这一枪托正中对面鬼子的钢盔。>
这时候,杨铮和鬼子终于看清楚了对方,从鬼子圆睁的双眸之中,有残忍,有暴虐,居然还有一丝隐隐的……恐惧?!>
原来小鬼子也是会感到恐惧的吗?>
老子还真以为你们都是工具人呢!>
杨铮一边想着,手上动作却没停,后退半步再收回恩匪尔德步枪,准备突刺。>
那个鬼子几乎是同时后退了半步,也跟着收枪,再然后两人便同时大喝一声,再同时一个踏步再接着突刺。>
竟然都不格挡,而是只顾着突刺!>
之所以不格挡,是因为对自己的闪躲很有信心。>
在突刺的同时,杨铮和鬼子几乎同时侧身缩腹。>
“嗖!”>
“呲!”>
杨铮的爆发力明显更强些,出枪速度明显更快。>
所以鬼子没能够完全躲开,腹部瞬间被剌开了一道血口子。>
不过鬼子的经验是真丰富,仅通过这一个回合的交手,他便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拼刺技术不如对面的中国兵,得换战术!>
当下鬼子兵居然不退反进,一头撞入杨铮怀里。>
鬼子兵身材长得十分矮壮,杨铮却略有些瘦削,所以鬼子认为他在力量上绝对能够占据上风,于是选择了跟对手角力。>
但是不幸的是,选择错了。>
杨铮虽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