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郑荣却道:“不忙,朕还有事要同尔等商量。三弟、钟离先生,你们也都随朕一起进殿吧。”说罢,他也不等三人答应,一转身便自顾自往“庶黎殿”款步而去。
被点了名的三人互相对视了一眼,也都跟了上去。
“庶黎殿”正中点了一个炭盆,将不大的议事房烤得暖暖哄哄。
皇帝郑荣就着最靠里的龙椅坐了,伸手端起面前一只茶碗,眉头一皱随即放下,高声呼喊道:“来人呐!有喘气的没有?”
一个太监战战兢兢闪了出来,就地跪下:“皇上有什么吩咐?”
“没眼力见的狗奴才,茶都凉了,也不知道换温的!还有这几位爱卿,全部赐座看茶。”郑荣教训道,“另取几份上好宫点过来,朕要同几位爱卿通宵议事。”
那太监答应一声,赶紧退下去准备了。
钟离匡却道:“皇上,记得您劳累了一整天了,若再通宵办事唯恐伤了龙体。况且皇上龙精虎猛,老臣这一把老骨头,可就未必能够支撑得下来了……”
却见郑荣方才冷峻得一丝不乱的神情,似乎是被“庶黎殿”内温暖的空气融化开了一般,紧绷着的嘴角扬起一道舒展的弧线,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钟离先生每日处理的公务比朕多了三倍有余,若是先生确实劳乏已极,朕自可派人送先生回去。我们商议的都是天下大事,就怕先生走了之后却要不放心呢!”
这几句话带了明显的戏谑口气,反倒将钟离匡的嘴堵了个严实。
正说话之间,只见方才出门去的那个太监已另外领了七亦武,处处不是庸懦之辈;郑森长于兵略而疏于政务,却也并非不能纳谏之人;郑淼则是宅心仁厚,有明君之相——无论是谁当皇帝都不会是庸主昏君。
而其中郑淼又似乎最出色一些,加之秋仪之从小就同郑淼情义绵长,因此听到皇帝这样的安排,他于公于私心里都十分高兴,忍不住看了身边的钟离匡。
却见钟离匡的脸色好似凝固了一般,察觉不出半点心理变化,只一本正经地看着皇帝,听他将亲征事宜一件一件部署下来,遇到不明白、不清晰的地方,还不忘插嘴询问几句。
秋仪之见状,便也只能按捺下兴奋的心情,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皇帝身上,听他不厌其烦地将亲征南下的事宜一桩桩、一件件掰着指头提纲挈领。
就这样,也不知心猿意马地听了多久,皇帝郑荣终于长舒一口气,总结性地说道:“亲征大事大抵如此。岭南军虽大势已去,却也不能小觑,其中有些细务,还需几位爱卿多加参赞,如有雅言,朕必察纳。”
郑华、钟离匡及秋仪之三人听了,赶紧起身拱了拱手,齐声:“臣等领旨。”
却听河洛王郑华又接着说道:“已是黎明时分了,也多亏了皇兄当年也是领军打仗的将领,打熬得一身好筋骨。臣弟是个闲散之人,虽比皇上年轻了两岁,现在倒先撑不住了。不如皇上就赐臣弟先回去休息,皇兄也好养精蓄锐,不知还有多少大事等着你拿主意呢!”
秋仪之听着,瞟了郑华一眼,心中不由十分佩服——不愧是读书人,分明是劝谏皇上节劳,却也拐弯抹角,这样说话的本事,自己可远不及他。
郑荣当然也听出了这位弟弟的话中涵义,笑着点点头,说道:“这样也好。不过贤弟这些日子可要好好休息一番,朕御驾亲征,可是要带着贤弟一起去江南的哦!”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