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自宋元以来分金丹派和符录派两大门庭,符录派分天师道、上清派和灵宝派等,着重于法印符咒的功用,沉迷于降魔除妖的实战。符箓派是以敬天祀神,修斋建醮,表达悃诚,藉符箓以感通神天,验诸事物,而为天人感应,神人互通之学。简言之,符箓派是炼天人相通.
符录派是南方道教的主流派,它继承了道教创始人张陵传道的精髓。 符录包括符录和斋醮二部分;符录就是用符文咒水给人治病;斋醮就是设置道场,请下仙界的神灵为人消灾赐福。斋醮是道教的祭祷仪式,有些场面非常宏大,展演出道教的音乐、舞蹈和文学内容。
符录派奉持下列七大教义
一、敬天:物本乎天,道教自黄帝以来,即以敬天垂范,一般道观及教士在祈祷和供奉时,都以三清代表天,所谓三清,就是玉清、上清、太清。 二、祀祖:人本乎祖,所以道教主张祀祖,要度祖先,祖先如能修持得道,能做到圣人,做到真人,做到仙人,就能以三清为归宿,所谓「圣登玉清,真登上清,仙登太清。」如不经过修持,亦可用度的仪式,使祖先得到精神的归宿,这亦是教人要崇功报德,不忘根本。 三、修道:修道可分内功与外功两途:内功是指修养心性,培育品德而言,同时又指守生养气,炼丹服食,这是以精神修养及体内潜能挥为主。外行是指积极行善,实践伦理道德为主。内功圆满,可以修合天人,返璞归真,成圣、成真、成仙,外行圆满,亦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四、行教:凡是在敬天祀神度祖先时,用一定的科仪,修斋建醮:上通神明,可以使祖先上登三清之门,在所祈福禳灾时,诵经拜忏,悔悟罪咎,亦可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五、救人:如吾祖张道陵天师和历代天师以及道教有道之士,用符箓神水治疗疾病,解除痛苦,其功效出神入化,可以制服妖魔,可以扶持正气,使人精神振作,起死回生,这就足救人。 六、利物:「道德经」有云:「生之畜之,生而不持,为而不有。」又云:「任万物之性,因万物之性而长养。」这就是天道,要本天地好生之德,爱护动物,培植生物,戒杀放生,这就是利物。 七、济世:主张以道立国,以教化民,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之旨,做到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就是济世。
符箓派道教长于斋醮法事,唐时为最盛。主要的符箓教派有上清、灵宝、正一、神霄、清微等。
灵宝派约形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以专门传播《灵宝经》而得名。灵宝派注重祈祷请神、礼拜斋醮等法事进行"教化劝善"。据陶弘景《真诰》记载,灵宝派据茅山举行送竟、斋戒等法事活动,每年"三月十卿。徽宗时,林灵素借助皇帝的力量推广"神霄雷法",使它风行一时。此后它传承不绝,支派繁生。神霄雷法是一种据说能够召雷唤雨的符箓法术。该派认为道士作法必须以内丹修炼作为根基,"内炼成丹,外用成法",主张融合内丹与符箓。
清微派的创始人是唐末广西零陵人祖舒。经五代北宋,至南宋晚期,其影响渐大。南宋理宗时,第1o代宗师黄舜申以擅长清微雷法闻名京城,皇兄赵孟端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清微雷法。
南宋初,道士周真公,称许逊等六位真仙降临,传净明灵宝秘法,创立净明道。该派传行 "净明法"的新符箓。净明道也重视内丹修炼,强调符箓与内丹的结合。它十分重视忠孝伦理,形成该派特色。
元初,江西隐士刘玉以南昌为活动中心,再开净明道宗。新净明道自称"净明忠孝道",宣扬三教归一的宗教学说。
这些较大的符箓派系以外,宋元时期还有不少符箓小派。各派之间相互融合吸收,区别越来越小,到后来终于全部汇入正一道。
道教符录派茅山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二千多年前西汉时期号称天下七十二福地的第一福地江苏茅山,由被道家尊称为“茅山真君”的茅盈、茅固和茅衷三兄弟所创,他们是道教符录派茅山法的开山鼻祖。随着时光流逝,道教符录派茅山法传入很多名山道观之中,后辗转流入到古老的《关于我国道教最大的宗派-南传符箓派》
道教的宗派分为符箓、丹鼎2大系统。符箓一系主要源於古代巫术,以传行符箓科仪为主,斋醮祈禳为事,兼言练养成仙。後汉末,符箓一系先建立其教团,先後有张陵开创之五斗米道与张角之太平道。太平道因动黄巾起义失败而绝嗣,五斗米道一支传衍至今,为符箓一系之主流。至魏晋,灵宝、上清等派先後出现,《三皇》、《上清》、《灵宝》等经亦各嗣传於一时。南北朝时,寇谦之、6修静各於南北改革道教,6修静尤总括诸派经箓科仪於一,诸派之学於是混融,教制为之一变,而嗣传仍各有所主。至唐宋,五斗米道流衍为龙虎山正一道,净明、清微、神霄等新符箓道派相继诞生,互相交参。自南宋末起,符箓诸派一统於正一天师,汇归而为正一派,其下分支以数十计。(注1)
传入我国的道教符箓派绝大多数名不见经传。它们源自中国南方,以符箓为主要修练方术,乃从传统符箓派衍化出来,不过却大大不同。它们盛行於我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