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官员不懂统治者这么做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这不是在打乱某种平衡吗?这对帝王绝对是相当不利的行为,为什么统治者要这么做?张居正曾经因为这个问题和秦泰一起,做过深刻分析,最终结论是统治者太聪明了。顶点m.23us.更新最快第一,武将手里有兵权,一旦闹事的话小者影响地方治安,闹大的话会动摇国家根本。所以军营不能乱,必要的时候需要地方官员压制住局面。这就需要给地方官员一定的权限,最好的办法就是遏制住军营的开销,把军队的给养交给地方官员负责。这样一来军官们不敢不尊敬地方官员,士兵们不敢动不动闹事。第二,武将都是大老粗,爱发火爱闹事,容易动不动就拿出武器动手。要是不遏制住这些专业人士的话,这些人一旦打家劫舍起来比土匪还要像土匪。为了防止军队之间的内斗和军营士兵骚扰老不定就能当知府,甚至于外放一个道台。那时候金山银海什么都有了,做什么都值得。
在京城附近当地方官更是不简单,不但算是京官,而且也算是地方官。为了凸显京城的重要性,历朝历代的京城地方官都是高配置的。例如北宋的时候京城是开封,开封府尹就是由重要官员兼任的。在当时府尹是正三品官员,可是开封府尹是正二品,足足比其他地方的府尹高出了两个等级。赫赫有名的开封府尹包拯,也就是后来大家称之为包公的包青天,他就是经常代天巡狩。手里不但有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而且有三口大铡刀,经常游走各地破案。所以京城的地方官不是一般的地方官可以比拟的。就像现在一样,京城的地方衙门有五个,一个是顺天府,下面还有四个县衙。顺天府的长官是知府,又叫府尹,县衙的长官叫知县,也叫县太爷。一般的知府最多正五品,大多数都是从五品,一些小地方的知府只有六品待遇。大一点的县知县是正七品,小一点的县知县是从七品。可是京城的地方官就不一样了,顺天府知府从三品,下面的县令从五品。他们的级别都赶上地方布政使和小一点的知府了,可见朝廷对京城附近衙门的重视程度。这些官员只要在这里干上几年,不犯大的错误,就会被调进六部或者外放到其他地方。到时候顺天府知府就是六部侍郎或者地巡抚布政使,下面的知县也会成为外地的按察使或者道台。要是被某位大人物看中的话,他们有可能进入高层,甚至于内阁。据说如今的内阁三辅就是曾经的顺天府府尹,可见这些衙门的前途多么辉煌。
不过这些天这些官员们的日子不好过啊,首先是下面的老百姓纷纷告状,说自己家的孩子不见了。一两个孩子不见了,官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