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2章 立体登陆(2/6)

作者:闪烁
对付敌人的舰艇?

显然,这不过是用来骗取经费的噱头。

对于制海作战,帝国海军一向不是很重视。道理很简单,帝国海军是全球霸主,根本没有需要制海的问题。哪怕存在几个有点分量的对手,比如纽兰海军与迢曼海军,可是决定胜负的,也是由航母与舰载航空兵当主角的空中作战。也只有在夺取制空权之后,才有能力夺得制海权。

在夺得战场制空权之后,或者说依托于舰载航空兵,还需要担心制海权吗?

当然,舰炮也确实能够用于制海作战,不过主要用来对付中小型舰艇。

正是如此,在一些吨位较小的战舰上,比如护卫舰,帝国海军才放弃坚持数十年的最低标准,也就是主力战舰的主炮口径不低于130毫米,开始采用80毫米速射炮,并且投资研制了特种弹药。

不过要说的话,如果只用来对付小型舰艇,特别是武装快艇,30毫米机关炮其实都足够了。

只是,在驱逐舰与巡洋舰上,帝国海军依然坚持使用大口径舰炮。

此外,也就是到在大战爆发之后才下水的“杨城”级驱逐舰,才把主炮的数量由两门减少到一门。真要说的话,这是不得已才做出的妥协,即“杨城”级为了装上给“青州”级配备研制的“金钟罩”系统与96具垂直发射管,在设计阶段还考虑过取消全部主炮,而最终只保留了舰首那门。要想保留舰尾的主炮,就得取消直升机飞行甲板,或者是机库,导致反潜能力大幅度降低。

显然,相对于增加一门主炮,两架反潜直升机更有价值。

帝国海军坚持让大型战舰使用大口径舰炮,也就是为了打击地面目标。

在某种意义上,对地支援一直都是帝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或者说是帝国保持一支强大海军的关键理由。

不要忘了,梁夏帝国是陆权强国。

哪怕打赢了第二次全球大战,帝国的根本属性也没改变,依然得以维护与巩固在世界岛上的陆上霸权为主。

也就是说,帝国的海权,必须为陆权服务。

其实,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的后期,这个特征已经显现了出来。

在击败了主要对手之后,帝国海军在大战最后的2年里,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支援登陆作战行动。

到了战后,也就更是如此了。

波伊战争期间,帝国海军盘踞波沙湾,根本就没有受到威胁,所有作战行动都是围绕对地打击与对地支援进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夫人被我宠成小朋友了 超级教练 重启人生 全能王牌女神又暴富了 上门姑爷 萌宝突袭:暗夜黑帝的钻石妻 龙基谷 朕又回来啦 位面劫匪 我救的大佬有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