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对抗,-100会因为射程不够处于下风,至少无法在炮战当中占到便宜。
要命的是,-100还是战术机动能力几乎为零的牵引火炮。
虽然在设计的时候,帝国陆军要求-100具备有限的战术机动能力,比如配备独立的行走单元,能在作战的时候自行转移阵地,降低对牵引设备,以及人员的要求,但是为了达到减重的目的,帝国陆军最后放弃了这个要求,只是提出配备一台小型发动机,用来驱动弹药装填机。
在完成部署后,-100就只能依靠人员,或者是轻型车辆牵引机动。
显然,这跟不上现代战争的节奏。
哪怕在理想状态下,-100从部署状态转为行动状态,6名炮手都要忙碌10分钟,而且需要用车辆牵引。
按照帝国陆军做的测试,就算是在平原上,把1门处于部署状态的-100转移到500米之外的备用阵地,至少都需要20分钟。如果是在地形崎岖的山区,至少需要30分钟,还得有车辆可用。
可见,要想把-100当成野战火炮使用,至少得为其配备牵引车辆。
一般的军用吉普车就行,5吨级的越野车就最好不过了。
正是如此,在列装-100之后,帝国陆军就发现,必须为装备-100的炮兵部队提供牵引车。
可问题是,这么做,就让-100的“轻型”优势变得毫无意义。
说得直接一点,在需要用到-100的战场上,轻型榴弹炮几乎没有生存能力可言,而在-100能生存下来的战场上,又无其用武之地。要知道,跟常规的榴弹炮相比,-100的射程实在是短得可怜。至于说提供牵引车辆,甚至装到卡车上,又会丧失由通用直升机吊运的轻便优势。
要说的话,就是发现了这些问题,帝国陆军对-100的态度才不冷不热,一直没有大批量采购。
不说别的,在大陆战场那边,几支主力部队就很少安排-100参战,大部分时候是在后方培训炮手。
所幸的是,在代奥格尔这边,-100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
虽然梵罗陆军拥有数千门大口径火炮,仅自行榴弹炮就有2000多门,而且全是从西方列强进口,比如纽兰共和国的109系列,但是其主力炮兵部队,全都部署在西北,编在中央军之下。
其他作战部队,有很多还在使用第二次全球大战时期的火炮。
这些“古董炮”就算还能用,也绝对不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