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已经行不通了,而且来自梁夏帝国的军事威胁,顿时就让梵罗国处于被敌人团团包围的窘境之中,也就需要对军事战略做出调整。
以防御为主的战略,自然没有理由加强边境地区的基础建设。
在边境防线崩溃后,糟糕的道路交通条件,将成为攻入梵罗国本土敌军的头号大敌!
从这个角度看,就不难明白,梵军为什么没有动用部署在焦特布尔的主力部队,反到从乌代布尔抽调部队北上。
原因只有一个:梵军高层没将巴尔梅尔的东方联军当成威胁。
从巴尔梅尔到巴利,或者是焦特布尔,公路里程均超过250千米,而且几乎全程都是在沙漠里面行军。
显然,就算联军的后勤保障能力非常强悍,都需要数日,才能走完这250千米。
关键就是,需要淡水的,不止是作战人员,还包括几乎所有主战装备。
比如,联军的主战坦克所使用的发动机冷却液,其实就是加了添加剂的纯净水,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纯净水。
一支旅级部队在执行突击任务的时候,每天至少都要消耗500吨淡水。
在通常情况下,淡水是就地获取,一般是用专门的装置进行净化处理。
只要沿着这条线路,也就是发源于阿拉瓦利岭北端,向西南流入梵罗沙漠的卢尼河向东推进,水源就不是问题。
不过,这严格限制了联军的进攻方向。
简单的说,在到达巴利或者焦特里尔之前,联军只能沿着卢尼河推进。
至少需要让主力装甲部队留在卢尼河附近。
如果提前展开,扩大进攻的正面宽度,必然会对后勤保障造成严重的负担,甚至会导致进攻行动难以为继。
哪怕装甲部队能在荒漠里面快速推进,也需要动用足够多的车辆运送物资。
关键得是具备越野行进能力的军用运输车。
在理论上,支持第五陆战师,至少需要5000台20吨级的军用运输车。
去哪里找这么多军用运输车?
当然,梵军的这一系列举措,无一例外的证明,由丁镇南策划的欺骗战术,已经产生了效果。
关键就是,梵军摆明了准备在巴利与焦特布尔,准确说是卢尼河上游阻击联军。
这是一个很正常的选择,因为卢尼河是一条内陆河,在进入梵罗沙漠之后,水量是逐渐减少,何况现在是旱季。相对的,卢尼河上游的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