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科塔。
正是如此,在对峙即将演变成战争的时候,梵罗当局发出逐客令,纽兰空军随后撤走了部署在梵罗国境内的“黑鸟”侦察机。为了让梁夏帝国放心,梵罗国还邀请梁夏帝国的外交武官参观了部署“黑鸟”的空军基地,并且在武官面前拆除了用来为“黑鸟”提供保障的机库等基础设施。
此后,梵罗国开始加强西部防线。
因为需要面对帝国陆军,所以梵罗陆军没有花费太大的精力构筑边境防线,也没把希望寄托在防御阵地上。
在该方向,唯一能够依靠的,也就是梵罗沙漠。
为此,梵罗陆军构筑了两条以道路与铁路为基础的战略防线。关键是,这两条防线总体上呈字型,不但起到屏蔽首都德城的作用,还能够逼迫从西边杀来的敌人向南运动,也就是深入梵罗沙漠。
西边的防线从比卡内尔到斋普尔,而东边的防线从德城到斋普尔。
只是,这两条字型防线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向南拓展的空间不够,对防御部队有很高的要求。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梵罗陆军希望依靠这两条防线,准确说是部署在中心点上,也就是斋普尔的地面部队来阻击向马尔瓦高原推进的敌人,就得具备极高的战术机动能力,能够进行大范围战场机动。
不说别的,梵军从斋普尔附近的前进阵地出发,至少需要向南突击100千米才能对敌人构成威胁。
显然,这个要求对梵军来说,确实是勉为其难。
别说是在战时,就算在和平时期,让梵军装甲部队快速行进100千米,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到了战时,没有制空权,装甲部队凭什么进行大范围的战场机动?
何况,实际需要的突击距离肯定不止100千米。
此外,梵军主动出击打野战,梁夏陆军肯定是求之不得。
正是如此,梵军又在这条防线的外面增加了几个防御支撑点,斋普尔西边的阿梅杰尔与焦特里尔,斋普尔南面的科塔与乌代布尔,并且依托这几个支撑点扩展了防线,或者说建立了两条新防线。
这样一来,也就把防区扩大到了马尔瓦高原的西部地区,以及梵罗沙漠的东部地区。
按梵军的部署,或者说战术设想,如果东方联军从西边发动进攻,并且以攻占马尔瓦高原为目的,那么不管从哪个方向推进,至少都需要突破两道防线,梵军则能充分利用防御获得的时间调整防御部署。
关键就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