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如果采用传统的推进系统,就必须设置一个单独的推进舱,也就无法让主舱段均具备自主航行能力,更别说跟大型战舰旗鼓相当的机动性能。关键是,主舱段通用是实现战术功能的必备条件。
解决办法,也就是采用推进吊舱。
其实,也就是这些技术问题,让“初期型航空作战平台”的建造周期一再延长。最初计划用18个月建成8个舱段,然后用6个月进行验收与测试,确保在24个月之内就能形成战斗力。可实际却是,只是5 个主舱段的建造工作就用了42个月,此后用20个月建造3个保障舱段。等到完成全部的测试,已经是第66个月了。结果是,在大战结束之后才交付给帝国海军。
至于达到作战状态,还要再等上几年。
从战争的角度来看,帝国海军的这次大胆尝试没能取得实质性的收获。
关键就是,“航空作战平台”的军事价值没有得到战火检验。
因为耗费巨大,占用了大量资源,导致其他战舰的建造工作受到影响,所以“航空作战平台”还饱受指责,就连白华伟等支持该项目的海军将领都受到非议,感情应该由他们承担责任。
当然,保守派也一直在朝相反的方向努力。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用白华伟父亲的名字为第三种超级航母命名,仿佛用上了这个名字就能让白华伟回心转意。
以当时的情况,“白止战”级在设计与建造中做了减法,就是在向白华伟施压。
总而言之,“航空作战平台”在大战期间不是很受欢迎。
只是,没有人能够否认,也就是白华伟等人的坚持,才让帝国海军在战后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航空作战平台”对海军的影响,绝不在航母之下。
在某种意义上,“航空作战平台”其实是航母的完整体。
跟航母比,“航空作战平台”不但强化了进攻能力,还增强了其他方面的作战能力,成为集进攻、防御、保障支援、兵力整备、物资转运调配、指挥通信于一身的全能型海上作战平台。
一座完善的“航空作战平台”其实就是一座功能完备的综合军事基地。
在影响上,“航空作战平台”不但让海军迎来了第二春,还彻底的改变了战争面貌,让新军事学说提倡的基本战略拥有了具体事实的物质基础。也就是从此开始,通过军事斗争描绘出来的国际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全球大战为主要手段的传统军事思想,就此成为了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