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设定的攻击海域之后,也就是进入自导阶段,-30将自动搜寻在附近活动的敌舰,并且对敌舰性质加以区分,而且会优先攻击航母与防空巡洋舰等高价值战舰。
末段攻击都是自主进行,并不需要载机进行干预与引导。
关键就是,-30能识别敌舰。
能做到这一点,依靠的就是性能先进的弹载计算机。
简单的说,在使用之前,地勤人员就会为其输入当今各种战舰的数据情报,特别是信号特征,才能够在发起攻击的时候对获取的敌舰信号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敌舰的型号,判断其价值。
此外,-30还具有弹间通信能力。
这个性能,其实是从对手那里学来的。
西陆集团在提出了“饱和攻击”之后,率先着手研究反舰导弹的协同作战能力,并且发展出了一整套的技术与战术体系。其中最为关键的,也就是能够让数十枚、甚至是数百枚反舰导弹同时发起攻击的弹间通信技术。严格说,在弹间通信技术诞生之后,饱和攻击战术才有了可操作性。
发展至今,西陆集团重型反舰导弹都具备弹间通信能力。
与西陆集团的反舰导弹不同的是,-30的弹间通信,重点是甄别能力,也就是避免重复的攻击同一艘战舰。
其实,这是用多枚导弹攻击一支舰队,所面对的最为麻烦的问题。
要搞不好的话,所有导弹将攻击一艘战舰。
要说的话,没有比较理想的解决办法。
道理也很简单,反舰导弹是通过雷达、红外成像仪等探测设备来寻找目标,并且判断目标的性质。
通常,越是庞大的战舰,信号特征也就越明显。
那么,反舰导弹往往会攻击信号特征最明显的战舰。
可问题是,遭到了攻击,而且已经受创的战舰,信号特征也非常突出,特别是反射的电磁波,比正常状态时高出几个数量级。
也就是说,反舰导弹有可能把受创的战舰当成主力战舰!
直到弹间通信技术出现,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办法也很简单,同时发起攻击的反舰导弹,会通过简短的通信来划分攻击目标,避免让所有,或者大部分反舰导弹攻击单一目标。只有在预定目标已被摧毁的情况下,反舰导弹才会搜寻与攻击其他目标。
也就是凭借这些强大的性能,-30成为了当今最先进的反舰导弹。
当然,威力也不可小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