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5章 超级航母(3/3)

作者:闪烁
且保证不会对其他部门产生影响,至少要把舰岛的投影面积增加50%,占用大约6个甲板停机位。至于相控阵雷达为航母提供的帮助,显然没有防空巡洋舰那么明显。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最终放弃了这个念头。

为航母配备雷达,并不是要增强航母的防空作战能力,而是用一部雷达取代其他所有雷达。

简单的说,其实是简化雷达系统。

这么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能缩小舰岛,取消用来安放警戒雷达的桅杆,腾出来的甲板能够增加2个停机位,或者利用这2个停机位的面积,改善与优化甲板系统,提高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面的作业效率。

帝国海军的工程师,确实充分利用了这点面积。

通过对停机位进行调整,第三批“薛远征”级的甲板作业效率至少提高了四分之一!

由此得到的好处是,其最大日出动量,由之前的210架次提高到240架次,单波次出动量由42架次提高到46架次,一个完整攻击波次的回收作业时间,也由之前的75分钟缩短到了60分钟。

毫无疑问,这可是实打实的提升!

此外,第三批次“薛远征”级的自动化程度也更高,而由此带来的好处是,舰员与航空部门人员分别减少了15%与12%,共减员800多人,由前两个批次的5600余人减少到不足4800人。

关键还有,前两个批次的“薛远征”级会在中期大修的时候,按第三批次的标准对电子设备进行升级改进。

要说的话,“薛远征”级绝对是划时代的产物。

客观的讲,“薛远征”级的意义不在“陈炳勋”级之下,是一种能改变海战游戏规则的存在。

因为几乎没有缺点,所以在第三次全球大战爆发前,“薛远征”级的规划建造数量已经达到9艘。

得益于航母作战能力大幅度提升,帝国海军的战术体系也发生了变化,并由此开始了第三轮变革。

只是,没人能否认,发起第三轮变革的并不是一种航母,而是一个人。

严格说来,帝国海军的第三轮变革其实是第三轮军事改革的组成部分,为帝国整体战略服务。

其实,这也是第三轮军事改革的一大特色。

之前两次军事改革,各个军兵种,特别是三大军种,基本是各行其是,最多也就是相互交流,不存在统一指挥,以及统一调配的可能,因此前两轮军事改革所产生的影响,没有大到改变战争面貌的程度。

在周涌涛的推动下,第三轮军事改革从一开始,就是以帝国的总体战略为核心。

推动这次军事改革的不再是各个军兵种的战术需求,而是帝国的整体战略。

关键还有,指挥改革的不再是各个军兵种的司令官,而是帝国的最高军政统帅。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
重生之一日为师 冷少恋上俏秘书 虎婿杨潇唐沐雪 最强时代(一号红人) 奇葩的逗比高中 盗墓诡话 我要分亿万家产 契约萌妻:大叔,别靠近 我的绝色老板娘 从教导秦始皇始,吾大秦开国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