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行动。
总而言之,让陆战队去前线开辟几处野战机场,并不是什么难事。
有了野战机场,又有足够多的战术运输机,补给就不是难事。
哪怕每一个架次只能运载24吨货物,也就只需20架次,就能够为突击部队提供维持一天进攻所需的物资。
当然,如果爆发了激烈战斗,还需要多安排几十个架次运送弹药。
对战术运输机来说,别说是200千米,哪怕从哈立德国王军事城出发,大约600千米的航程,也不算遥远。正常情况下,一架状态良好的战术运输机能在24小时内,在600千米的航线上执行4次运输任务。如果使用集装箱,或者便于装卸的货盘,在理论上还能够多飞1个架次。
理想情况之下,只需要20架“运-9”就能支持1个加强装甲营。
解决了后勤保障的问题,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
正是如此,刘尊山才没抱怨。
凌晨2点不到,在替换的部队顶上去之后,突击部队从城区里面撤了出来,并在前线指挥部附近就地休整。
其实,最多算得上休息。
打到现在,把进攻之前的准备工作算进去,突击部队的官兵已经奋战整整两天,期间还经历了一场沙城暴。
要说的话,沙城暴的威胁还在伊拉克军队之上。
不说别的,很多-99的红外成像仪就在沙尘暴当中损坏,到现在都没修好。
当然,官兵面对的头号问题还是疲惫。
很多官兵从坦克战车上下来,躺在路边就进了梦乡。
所幸的是,他们不是在孤军奋战。
刘尊山忙到3点过,在做好安排,主要是给增援上来的后勤保障部队安排工作,比如维修受损的仪器设备,帮助坦克与战车补充燃油,为坦克擦拭炮管,以及提前把需要用到的弹药准备好。
这些工作,原本都应该由作战部队的官兵负责。
当然,关键是运输车队。
哪怕会在中途进行3次补给,也需要带上足够多的运输车辆,比如油罐车,确保在任何时候都有燃油。
没有弹药,还可以选择撤退。
要是没有燃油,在遇到担任的时候就只能挨打。
哪怕刘尊山非常信任丁镇南,也会留一条退路,而不是把全营官兵的性命寄托在一句承诺上。
在刘尊山去休息的时候,丁镇南搭乘的“攻-2”已经回到哈立德国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