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达到500千米的重型反舰导弹,对东陆心海里活动的帝国舰队发起饱和攻击。
显然,在受到潜艇威胁的情况下,舰队根本没办法全力防空。
有这道反潜网,只需要安排几艘大型攻击潜艇,就能够把敌人的潜艇挡在西边。
这样一来,舰队就能够安心执行其他作战任务。
再说,如果真要从东陆心海撤军,哪怕是为了保密,都得拆掉铺在海底的声纳,而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只是现在,李深智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吃早饭的时候,他下了一道命令,把升空巡逻的防空战斗机翻倍,由平常的4架增加到8架,而且2艘航母都必须让4架“战-9”处于最高战备状态,不但要挂上导弹,还要让飞行员坐在驾驶舱里面,而且至少要让2架停留在弹射点上,确保在接到命令之后能够立即弹射升空。
此外,还需要增派1架“指-6”,派往舰队西北150千米处。
这样一来,就能够跟部署在舰队西北与西面450千米外的2架“指-6”重合,确保不会漏过任何可疑的目标。
最后,就是让所有战斗机飞行员做好准备。
如果一定要李深智做出选择,他更愿意相信舰载战斗机,而不是战斗群里的几艘防空巡洋舰。
其实,“战-9”就是为对抗“饱和攻击”研制的重型舰载战斗机。
着手设计之前,帝国海军只给“战-9”定下一个具体的战术指标,准确说是必须达到的战术性能。
在接到命令后紧急升空,用15分钟飞行500千米,再用搭载的远程导弹拦截150千米之外的轰炸机。从舰队防空指挥中心下达命令算起,到用导弹击落轰炸机,总共用时绝不能超过20分钟。
当然,这个要求可以说是非常的苛刻,到了几乎无法实现的地步。
不说别的,空军最先进的截击机,也无法做到,更别说为了部署到航母上必须牺牲部分性能的舰载战斗机。
搞到最后,海军也只是把时间限制放宽到25分钟。
显然,这绝对不是拍脑袋的决定。
这个25分钟,其实是在反复推演之后得出的结论。
哪怕是最理想情况,即舰载预警机前出到400千米之外,而且雷达对高空飞行的轰炸机拥有不低于450千米的探测距离,在发现轰炸机后立即发出战斗警报,而轰炸机将在距离航母500千米的地方发射反舰导弹,那么留给舰载战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