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帝国空军的战略打击能力,摧毁固定部署的司令部根本就没有难度,只看是否愿意付出足够的代价。
可是,要对付一列行进中的列车,就没那么容易了。
战争爆发之后,在战线西边的平原上,随时有数千趟列车在运行。
更加要命的是,没法通过常规侦查手段区别指挥列车与货运列车。
帝国空军再是强大,也不可能同时攻击几千趟列车。
可见,只是找到指挥列车就是天大的麻烦。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
跟普通列车比,指挥列车最为显著的特点,其实就是需要频繁的进站,以便利用设在沿途的通信结点。
虽然在指挥列车上,肯定有很多电台,还能获得其他平台的协助,确保能够直接给作战部队下达命令,但是任何无线电信号都可能被敌人截获,测算出信号源的准确位置,再发起攻击。
此外,无线电信号加密也是一个问题。
在理论上,没有无法破解的密码,因此就算是加密电报,也有可能被破解,并泄漏军事机密。
总而言之,西陆集团的指挥列车,主要依靠设置在铁路沿线的通信接入点,使用地面通信线路来发送作战命令。
其实,在西骆沙所有列车站里面都有类似的通信接入点。
此外,在铁路沿线,每隔几十千米还有备用接入点。
只不过在战争时期,因为有大量军列向前线运送部队与物资,所以指挥列车往往会去小车站。
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还会使用支线铁路上的备用接入点。
和平时期,军情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搞清楚西陆集团设在前沿地带的临时接入点。
当然,军情局所做的远不止这些。
虽然靠这些通信接入点,指挥列车能充分利用有线通信线路,但是再怎么有效,都无法彻底的消除自身的电磁信号。
准确的说,指挥列车肯定得向外发送信号。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用来确认身份的微波信号。
每一趟指挥列车上,都有一套自动运行的微波通信设备,其唯一任务,就是每隔几分钟或几秒钟发送一次身份识别信号,让附近部队知道这是指挥列车,避免被误伤,同时获得己方部队的掩护。
关键就是,识别信号中包含指挥级别。
当然,如果在危险地区活动,还会派其他指挥列车执行欺骗任务,那就更加需要通过识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