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线”并不是一条线,存在数千米到数十千米不等的防御纵深,如果担任掩护任务的武装直升机飞太快,跟后方的装甲部队拉开了距离,反到有可能产生破绽,敌人也就有可能趁机而入。
此外,保持适当的距离,还能够获得地面部队支持。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野战部队的自行防空系统。
要说的话,帝国陆军恐怕是全球范围内最不重视防空的部队。
只是,这也怪不了陆军。
要往根源上说,其实跟空军有关。
按照“分家”时定下的规矩,战役级别以上的防空系统,即射程超过60千米,以战区防空为主的远程防空系统都归属空军。
按空军的作战理论,地面防空武器只是以战斗机为主的防空体系的一部分。
其实,在空军的规划中,防空系统只是对已有的制空体系的补充,最有效的防空手段是夺取与掌握制空权。
有了绝对的制空权,还需要防空?
正是如此,陆军能够发展的,也只是野战防空系统。
因为帝国空军足够强大,还一直奉行进攻战略,所以在过去几十年里,帝国陆军没有遇到严重的空中威胁。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连帝国空军提供的防空掩护都不够牢固,那么就算拥有性能先进的野战防空系统,也基本上是摆设。在现代化的空中力量面前,野战防空系统的作战效率几乎为零。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在帝 队内部的联合演习当中,陆军的野战防空系统,没有一次成功的阻击了空军发起的远程打击。
要说的话,野战防空系统最大的价值,就是逼迫空军发展射程更远的武器。
也就是在此基础上,帝国空军率先提出了“防区外武器”的概念,并且按照这个概念研制了多种射程在80千米以上的打击弹药,比如装上了滑翔弹翼与火箭助推发动机,高空投掷射程超过100千米的滑翔炸弹。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严格说来,就是在武装直升机诞生后,帝国陆军才认识到了野战防空系统的重要性。
说得简单一点,空军掌握的制空力量,不管是性能先进的战斗机,还是射程很远的区域防空导弹,在对付以树梢高度飞行的武装直升机的时候,都显得力不从心,或者说根本就够不着。
这下,对付武装直升机的重担落到了陆军的野战防空系统上。
其实,在波伊战争期间,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