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几十年的视距外空战,总算是修成正果。
只是,问题也非常突出。
在这份由联队长直接提交的战报当中,重点提到两种中程空空导弹的表现,并且要求尽快用“-12”全面取代“-6”。
道理就是,在49个战果中,属于“-12”的就有42个!
“-12”取得的战果高达“-6”的6倍!
关键还有,12架重型战斗机,总共也就发射了56枚“-12”,单发命中率达到了惊人的75%。
“-6”呢?
发射了40枚,只击落7架敌机,命中率不到17%。
两种导弹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可以说一目了然。
按联队长的评价说,如果不是提前装备了足够的“-12”,格斗阶段的战斗必然更加凶险,损失肯定是在所难免。
其实,此后通过审讯抓获的伊拉克飞行员,也能证明这一点。
伊拉克空军采取的战术,就是用数量弥补战斗力的不足,尽最大的力让空战进入到格斗阶段。
简单的说,只要有足够的战斗机顶住梁夏空军的“三板斧”,就能在格斗空战当中获得兵力优势。
其实,在波伊战争期间,伊拉克空军就用这种战术来对付装备了-14的波伊空军,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格斗空战中,拥有兵力优势的一方,肯定能够占便宜。
可惜的是,时代早就不同了。
再说,两伊战争期间的空战,早公认是用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战术在使用全世界性能最好的战斗机。
结果就是,在连续遭到迎头痛击之后,剩下的伊拉克战斗机飞行员早就吓破胆,根本就不敢恋战。
在第二场战斗当中,就是因为觉得没胜算,后方指挥官才下达了撤退命令。
当时,在边境线的南面,其实只有8架战斗机。
如果没有撤退,让剩下的30多架战斗机继续突击,就肯定能够在格斗空战中获得兵力优势。
可惜的是,伊拉克飞行员已被打怕了。
这从一个侧面证明,电子干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伊拉克空军的指挥官自始至终都没获得准确的战场信息,并不清楚对面的情况,也就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连对手还有多少战斗机,以及战斗机所在位置都不清楚,不败就没道理了!
吃过午饭之后,施授良去医院看望了刚刚被特种部队救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