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反应有点过度了,我们耗费大量精力去探寻的这条路通往的可能并不是宝藏,而是令人失望的废弃甬道。
但来自巴西的科研人员与日本科研人员的观点相反。
他们并不认为没有眼睛就是低等的表现,因为眼睛是一种适应性的感官元件。
人类因为主要生活在有光的环境里,所以才会拥有最基本的视觉系统,但是如果人类长期处在阴暗的地下,处在无光的环境里,人的眼睛出现退化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进化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先行者3号”此时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不一定就是原始的,而是适应性的,如果给它足够多的
时间,在长期的有光环境中生存,也许我们可以见证“先行者3号”进化出眼睛的整个过程。
对于以上两种理论,中国方面均为作出支持或者反驳,甚至他们都没有参与进讨论。
那么在此期间,来自中国的科研人员做了哪些事情呢?
首先,就是建立交流。
这很中国。
因为在中国人眼里,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坐下来谈谈的。
更何况面对的是“先行者3号”这么“温柔”的大个子呢。
不过一开始提出“交流”方案的并不是研究人员,而是游格格。
游格格作为观察者在最初并没有打算加入研究,但褚嫣然却很重视她的看法,期待这位性格很特别的女作家能够给出特别的方案。
游格格也没有让褚嫣然失望。
她提出的第一个方案,就是建立“交流”。
而交流的基础是“语言”,语言的具体化载体就是“文字”。
“先行者3号”如果是智慧生命,应该是拥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文字的。对此虽然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高等生命不见得一定就要具备“文字”这一特征,“文字”并非高等生命所必备的元素。
但在游格格看来,文字才是生命演化的分水岭,是人与神的分界线。
在没有文字的世界里,文明是混沌无序的状态,而文字的出现就犹如盘古开天地,是人类正式向神明进化的最重要标志!
并且游格格还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她说……
在文字诞生之前,人类已经具备了最原始,最古老的“语言”交流能力,但这就像是两个没有学手语的哑巴之间的交流方式一样,是通过惯用手势或者特别的发音来进行的。
此时的“语言”交流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