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挑事
清晨,朝阳初升。
阳春三月的太阳,洒落在斑驳的城墙上,给剧县的城墙上抹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只是城外的地面,还留下了昨夜厮杀的血迹,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儿。城楼的城墙上,也有着暗紫色的血迹,彰显着昨天厮杀的惨烈。
刘枭早早的起床洗漱,晨练了一番,便吃了早饭。他准备派人去请武安国的时候,武安国主动来到房中拜见。
武安国道:“刘县令!”
“坐!”
刘枭微笑着摆手。
武安国道谢,撩起衣袍坐下。
刘枭询问道:“武将军,之前定下的两日之期已到。你当日答应我,要在两天内查到管亥的行踪,现在时间到了,有明确的消息吗?”
武安国回答道:“管亥大军的消息,已经查到。”
刘枭道:“说说!”
管亥说道:“根据哨探传回的消息,管亥麾下的大军,极可能在剧县西面的东安平县。东安平县毗邻齐国,是两国的交界处。在北海国和齐国交界的地方,多有山林,且地势险要,是一处易守难攻之地。”
刘枭又道:“管亥其人呢?”
武安国回答道:“根据我对管亥的了解,管亥和张饶这等黄巾贼,还是略有不同的。”
刘枭问道:“有什么不同?”
武安国如实的道:“似张饶这等黄巾贼,不会在某个县停留,一直是四处流窜。他们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到一个城镇,就大肆劫掠,肆意抢夺。
“这些黄巾贼对待各县百姓,从无体恤怜悯,犹如割草般,一茬一茬的收割。他们在一个地方收割后,便流窜到下一个地方。等隔了一段时间,又再去收割百姓,抢夺百姓的财物。”
“这些人只知道劫掠,从不付出,也不会建设什么。”
“然而管亥不同。”
“管亥吞兵在边界处,治军颇为严禁。管亥麾下的黄巾贼,虽然也会出来劫掠,但管亥不会大肆的屠杀百姓,并不会大肆的劫掠抢夺百姓财物。”
“一般情况,都针对富商豪族。”
“除此外,管亥除了靠抢夺一些财物粮食外,也会勒令麾下的士兵耕种,以自给自足。他粮草的来源,不是全部靠抢夺。总的来说,管亥是个有些底线的黄巾贼。虽是黄巾贼,却又不似黄巾贼。”
武安国侃侃而谈,说得很仔细。
这两日,武安国调动了北海国所有的探子和力量,专门查探管亥的消息,也算有些收获。
刘枭思索了一番,再度询问道:“关于管亥的,还有些什么消息?另外,管亥对官府的态度怎么样?”
武安国说道:“更多关于管亥的消息,暂时还没有查到。”
顿了顿,武安国又道:“其实论起来,管亥是黄巾贼,天然和官府对立。这样的人,哪管他什么态度,官府只需要派兵剿灭便是。不过管亥麾下的士兵是精锐,不易对付。”
刘枭再问道:“管亥兵力有多少?”
武安国回答道:“具体有多少士兵,没有精准的数据。但粗略探知的消息,管亥的兵力至少有两万。我认为,管亥至少有五千精锐。而且管亥麾下士兵的精锐程度,远远超过张饶的。”
刘枭眉头微皱。
武安国提及的消息都是大概,太过于模糊,不清楚具体的情况。不过从武安国的口中,也大致了解了管亥的情况。有了管亥藏身的地点,就可以调遣哨探,全力打探管亥的消息。
刘枭说道:“武将军,我再给你三天时间。你派遣北海国的哨探,打探管亥军队的消息。最重要是管亥驻扎的地方,情报越详细越好。两军厮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们手中的消息越多,和管亥交战的胜算就越大。”
兵者,国之大事。
一旦开战,便是生死厮杀。所以刘枭要和管亥开战,首先要做的就是收集情报,了解管亥的消息,谋定后后动。
武安国颔首道:“行,我再安排人打探消息。三天后,再给你消息。”
“多谢!”
刘枭拱手道谢。
武安国摇头道:“刘县令客气了,探查管亥的消息,本就是我应该做的。”
“大人,不好了。”
忽然,徐盛急匆匆的闯了进来。徐盛脸上的神情很紧张,郑重道:“大人,在城内的军营中,咱们的士兵,和剧县的军队起了冲突,正在对峙。”
刷!
武安国面色微变。
刘枭脸上的神情很平静,并不急躁,询问道:“具体怎么回事?”
徐盛摇晃着脑袋,回答道:“卑职也不知,卑职在军营内和典师练武,忽然就看到有剧县将领带着士兵出现,然后双方对峙。卑职急忙来通知大人,典师又去找太史慈将军了。”
“走,去看看!”
刘枭吩咐一声,带着武安国和徐盛出了房间,下了城楼,往城内的军营行去。不论是剧县的士兵,亦或是刘枭麾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