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别理他。”
“就是,现在他还不是开放选举给大家都来参与么?我倒觉得他还是太大方了!现在中国贫弱得这么可怜,我看只有军国主义才能救咱们!德意志因俾斯麦而强,日本因明治维新而雄,无一不是竭力推行军国主义,集中国家的意志和决心。现在咱们样样不如人家,好不容易有个身负众望的人物来凝聚大家的意志。我还觉得雨辰显得软弱了呢!现在能救咱们国家的,就是我们这些青年军人!指望那些政客,那些官僚,那些大富商?呸!”。
“对!江北军就是靠一群青年军人,被雨辰团结在一起奋斗,不要钱,不怕死,上下只有雨辰一个声音在发布命令,大家的劲都朝一处使,结果怎么样?一年多就把暮气沉沉的北洋打垮。我觉得,北洋不是被雨辰打垮的,而是被自己内部派系内斗整垮的!最关键的南北会战期间,陈宦和曹锟就大闹意见,互相不支援,隔着长江各自为战。后面呢?老段为了排挤冯华甫,一直不肯把前线总军的指挥权完全交给他,结果大家各自垮干净!咱们国家今后要富强,就要吸取这些教训,把雨辰当做咱们的俾斯麦和伊藤博文,领导咱们这个国家复兴!咱们这些青年军人不支持咱们天然的领袖,还要支持谁?别看平日里我很敬重惠大哥,他要再说这些昏话,我第一个揍他!”
议论到了后来已经有些不成样子,大家又谈论起直隶省大选的情况,嘲笑段芝贵在天津江北军总指挥部奴颜婢膝的样子。还有人在担心四、六两个师的命运,更担心自己分配到那里该怎么办。小树林已经成了闹哄哄的集市一样,只有惠英慈和三两个志同道合的青年军官神态严肃地缓缓而行,仿佛心里都有无数心事一样。正热闹的时候,就看到一个年轻的军官连蹦带跳从远处跑了过来,大声喊道:“分配了!分配了!榜文已经出来了!还要个别谈话!”小树林里顿时掀起了浪潮,这些青年军官也顾不得自己矜持的形象,纷纷将那个跑得满头热汗的同学围了起来,七嘴八舌地询问,有些性子急的拔腿就朝学校跑去。那个报信的学生军官平了平气,大声地笑道:“全部分配江北军系统十三个师!没有一个人分到其他地方!”树林里顿时响起了欢呼的声音,军帽都被高高地抛了起来,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啊,表明了雨辰对他们这些保定毕业生欢迎的态度,未来江北军就是国防军的主体,他们作为民国第一批正规军校毕业生,未来前途无限!
只有惠英慈站在远处,神色沉重,却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半晌才低低地说了一句:“军人……不是私人的工具呀。”但是这句话低沉得就像一声叹息,转眼就飘散在了风里。现在在绝大多数的青年军官心中,只有狂喜。
雨辰自然不知道这些小小的青年军官们的喜怒哀乐。现在他办理完了和日本交涉的一系列事宜,整个人的精力,都扑在了未来政府议会的组建工作上。虽然他心中已经有着坚定的信念,就是要把所有的权力,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让自己带着这个国家前进。对现在的他来说,这个信念,简直就是天赋使命一样。他对自己有着强烈的信心甚至略微有点偏执。现在他最警惕的就是对他权力的挑战。而对于这些挑战,他相信自己会无情地镇压下去,不管用什么手段。
但是面子上的事情,他却一直想做到最好。未来政府部长席位的分配、如何顺利将各省份真正统一、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给予自己一个什么样的名义,在他的心里已经有了腹案,也和自己几个最心腹的智囊反复商讨过,这些都已经不成问题。他相信在自己手腕和威望的综合安排调整下,打着他个人烙印的未来民国政治版图必将实现。
真正让他觉得有些怔忡不安的,却是源于他对历史的了解,才产生的对未来民国该采取怎样的手段才能富强的担忧。对于他来说,统一各省和安排自己心目中准备好的政府架构,只是一个基础,而怎样带领国家民族走向复兴,却是真正的挑战。
中国这个国家,到晚清的时候的确是病入膏肓了!国家从上到下患的是制度病、文化病,仅仅少部分的改良并不能让这个国家走得更远。而自己又能够做些什么呢?他无数次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做很长时间的思考,回忆着自己来的那个时代众多历史大家对这个时代的分析诊断,结合自己到这里一年多的切身体会,试图找出一个大致的方向来。这种思考,是非常折磨人的,也让他有一段时间的火气异常大。在一团迷雾和几百年沉积的酱缸文化当中,想找到一条基本理想的出路,对于这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是负担过于沉重了一些。雨辰知道,自己只能确定一个大致的原则,而这个原则如果错了话,耽误的时间或者走错的路,自己承担不起这个历史的责任。但是决定还是要做出。
他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终于决定自己在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之后,要着手完成的几件原则性的事情。而做出这些决定之后,也终于让他轻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