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结果竟然只给了二十万钱。
当然,还有一个赏赐是“除家一人为郎”,也就是让一个人到洛阳去当郎官,也就是相当于外放到郡县做一把手的预备役。只不过依照张奂和宦官们的敌对程度来看,那个到京城做郎官的张家子弟不是被宦官们“躲猫猫”了,就是一辈子都只能在洛阳那个高房价、高物价的地方做那个等候外放的郎官了。
那个时候桓帝刚死,刘宏刚刚登基,还是天真浪漫的十来岁的小孩子,可能觉得赏赐太低实在是有些不好意思拿出手,毕竟有了那么大的功劳却得不到相应的赏赐,这让以后的将士如何效命啊,于是天真可爱的刘宏童鞋便询问张奂是否要点别的什么的赏赐。
不过李书实估计当时的刘宏恐怕心里也在滴血,毕竟桓帝刘志打了一辈子羌人,国库就和汉武帝晚年差不了多少,估计老鼠们看了都会担心自己未来有没有饿肚子的险。更别说二十万钱,对于之前在河间国的时候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刘宏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张奂倒也聪明,知道朝廷的难处,毕竟他曾经做过管理国家财政的大司农,同时也清楚已经被宦官控制的洛阳里的水是多么的深,于是干脆将刘宏的封赏却不退回,只要了一条,就是将家族内迁到弘农郡的华阴县。
张奂有大功,而且赏赐什么的就只要了这一样。刘宏那叫一个感动啊,多好的人啊,这世上还真有不要钱的好人啊,太体贴站着个苦孩子了。万分激动之下,刘宏大笔一挥:准了。
于是一盏明灯在刘宏这轻轻地一挥中诞生了,只可惜之后无论是老一辈的段颎、皇甫规还是年轻一些的董卓、皇甫嵩和尹端,都没能再获得这项荣誉,按道理说依照张奂的先例,恐怕不少人应该会答应用赏赐来换内迁的机会,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刘宏却再也没开过口子。
董卓虽然努力了半辈子的时间,不过因为他现在还是戴罪之身,所以原本不应该考虑这些事情,可是看到郿县这里的环境的时候,依然忍不住饶有兴趣地探查起来。
“如果连我都对于自己没有信心的话,那么那些信任我的部下岂不是太悲惨了么?”
“可是如果你离开了西凉的话那么你还有资格统御西凉的豪强么?”
“我怎么可能没有资格呢,我董仲颖生自西凉,自西凉,我很清楚这里的人需要什么,渴望什么又害怕失去什么。每每看到原本亲如一家的豪强渠帅们为了各自无法放弃的理由鏖战在一起的时候;看到和我们一同打猎一同饮酒一起为了一本大儒的著作冥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